俞樾简介

俞樾的诗词曲代表作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俞樾成就

综述
  俞樾是晚清有影响的学者。他长于经学和诗词、小说、戏曲的研究,所作笔记搜罗甚广,包含有中国学术史和文学史的珍贵资料。善诗词,工隶书,学识渊博,对群经诸子、语文训诂、小说笔记,撰著颇丰,一生著述不倦,主要著述有《小浮梅闲话》、《右台仙馆笔记》、 《香室杂钞》等,辑为《春在堂全书》,凡500卷。当时社会上有一句流传颇广的话,叫做“李鸿章只知作官,俞樾只知著书”。

小说研究
  在通俗小说方面的重要贡献是修改《三侠五义》,使这部小说得以广泛流传。赵景深在1956年1所作的《三侠五义》前言中说:《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出现于光绪五年(1879)。1889年俞樾初见此书,认为第一回狸猫换太子“殊涉不经”,便参考《宋史》和《默记》等加以删改;他还认为书中所叙不只三侠,“南侠、北侠、丁氏双侠、小侠艾虎,则已得五侠矣。而黑妖狐智化者,小侠之师也;小诸葛沈仲元者,第一百回中盛称其从游戏中生出侠义来。然则此两人非侠而何?即将青、陆彬、鲁英等人概置不数,而已得七侠矣。”就改名为《七侠五义》,与《三侠五义》并行流传。这里反映了俞樾关于小说的学术观,可供历史小说创作的参考。
  他对小说的艺术研究也很精湛,赵景深又说,俞樾对于这书的评话特性也有极好的比喻:“事迹新奇,笔意酣恣,描写既细入毫芒,点染又曲中筋节。正如柳麻子说《武松打店》,初到店内无人,蓦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甏皆瓮瓮有声;闲中着色,精神百倍。如此笔墨,方许作评话小说;如此评话小说,方算得天地间另一种笔墨。”如果有人写一部《中国俗小说史》,不可不能提到俞樾。

经学研究
  俞樾长于经学研究,一生著述丰富。所著《群经平议》、 《诸子平议》、 《古书疑义举例》等书,为乾嘉学派后期代表作;《春在堂随笔》、《茶春室丛钞》等笔记,搜罗甚广,保存了丰富的学术史和文学史资料。

书法
  俞樾工书法有江声之,以篆、隶法作真书,善以隶笔作楷书,别具一格。寻常书札,率以隶体书之,尤工大字。如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江苏巡抚陈龙重修寒山寺时,有感于沧桑变迁,古碑不存,便请俞樾手书了这第三块《枫桥夜泊》石碑。其时,俞樾虽已八十六岁高龄,仍以其饱满的情怀,稳重的章法,浑圆的笔意,挥洒淋漓,一气呵成。俞樾作书后数十天,便倏然长逝了。所题诗碑成为绝笔。这块由俞樾补书诗碑名擅当时,拓本流传甚广,古雅拙朴。

俞樾的诗词

  • 1.《琐窗寒·咏骨牌清朝·俞樾 片片雕成,星星点就,绮窗游戏。精莹可爱,雅称玉人纤指。听玲琅、摩挲几回,大家促坐湘帘底。早两三细数,高擎仙掌,怕人偷视。
  • 2.《杭州琼花歌清朝·俞樾琼花谓即聚八仙,斯言未定然不然。譬如满山红踯躅,谓即鹤林之杜鹃。将以此说为是欤,西施乃只直一钱。将以此说为非欤,邢尹原不分媸妍。或谓聚八仙有子,琼花无子异在此。...
  • 3.《齐天乐·湖楼夜闻枭声甚恶清朝·俞樾 小楼已自荒凉甚。乖音又来孤枕。鹤欬秋山,鲇啼夜涧,少有如伊凄紧。初听未审。已银烛光沉,铁箫声噤。独倚危栏,玉楼寒粟起难禁。
  • 4.《蓦山溪·与内子同至西湖诂经精舍作清朝·俞樾 琴书跌宕,老作西湖长。精舍对南屏,好览遍、云山苍茫。年年浪迹,未辨钓鱼船,湖楼上,秋容爽,聊寄烟波想。
查看俞樾所有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