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同简介

文同的诗词曲代表作

文同,文与可(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绘画

  文同以善画著称。他注重体验,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他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学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师”之称,又称之为“文湖州竹派”。“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就是起源于他画竹的思想。

  文同对竹子有深入细致的观察,故其画竹法度谨严,同时作为文臣,其作品又有着区别于职业画家的新意。《图画见闻志》说他的墨竹“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宣和画谱》则进一步指出其作品“托物寓兴,则见于水墨之战”。

  看到了文同墨竹画中所具有的特质。可以说文同这类作品的出现,是文人画开始兴起的标志之一

兄弟情深

  北宋另一位全才是苏东坡。他与文同齐名,巧的是二人不仅是亲家,情同手足,并且同为“竹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东坡既是自况,也是评点自己那位亲家。据说,苏东坡画竹,追根溯源,也是受文同“传染”,并且还是文同授之以技法。

  文同任洋州(今陕西洋县)太守时,别人都觉得那里是穷乡僻壤,但文同却十分惬意于此地,因为这里满满谷都是竹林。一日,文同与夫人同去观竹,晚饭仅有竹下饭。正吃间,收到东坡信札。东坡除了照例嘘寒问暖外,还附了一诗:

  汉刀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川

文同在大邑

  宋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文同三十四岁,春,以通判邛州摄浦江县令。后于夏秋之际,改摄大邑县令。文同撰《重序九皋集》:“大邑缺令,余以郡从事摄知其治”。

  文同在大邑任内,“乐其少讼而多暇”,常游邑中名山胜迹,或访县之古寺高僧,每有所得,即吟咏成章,或作墨竹于壁。

  药师岩游历:

  文同摄大邑令时曾来药师岩游览,并赋五律诗一首:“此景又奇绝,半空生曲栏。蜀尘随眼断,蕃满襟寒。涧下雨声急,岩头色乾。归鞍休报晚,吾待且盘桓。”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眉阳程绩又经

文同的诗词

  • 1.《新晴望北山宋朝·文同西风吹北山,晚日晒新雨。岚光发岩岫,草木纷可数。翠壁倚万丈,白云横一楼。待访餐霞人,斯游欲谁与。
  • 2.《张中允先生换诗三首·文行俱高妙宋朝·文同文行俱高妙,声名五十秋。君恩来草泽,子舍上瀛洲。有相身须尽,无谁泪不流。庭前云盖石,长伴影堂愁。
  • 3.《宿超果山寺宋朝·文同荒途涉沮洳,危岭升坡阤。爱此清净居,不倦来往多。山僧见余喜,颠倒披乾陀。引我坐前轩,山果丹碧罗。食已步野径,新柔踏晴莎。就石枕古棱,依松执长柯。是夕乃宿此,东山...
  • 4.《登陵阳云山阁寄上吴尹宋朝·文同云山高阁倚危墙,晚意无穷在渺茫。极望不知云几许,满空惟见雁交相。与谁把酒邀明月,独自吟诗到夕阳。因念平台有佳兴,邹生枚叟奉梁王。
查看文同所有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