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中简介

汪中的诗词曲代表作

汪中,(1744—1794)江苏江都人,字容甫。幼孤贫,赖母授读。少长,游书肆,借阅经史百家书籍,过目成诵,遂为通人。乾隆四十二年拔贡生。以母老不赴朝考。文章以汉魏六朝为则,卓然为清代中叶大家。笃志经学,尤精《周官》、《左氏传》,兼治诸子。与同乡王念孙、刘台拱为友,服膺顾炎武,自许为私淑弟子。曾应湖广总督毕沅之聘,撰《黄鹤楼铭》等文,传诵一时。后至杭州文澜阁掌《四库全书》,旋卒。有《广陵通典》、《春秋后传》、《容甫先生遗》、《述学内外篇》。

  汪中,七岁丧父,家贫,无力求学,由寡母邹氏启蒙。十四岁入书店当学徒,才有博览经史百家书籍的机会,故扬州民间“无书不读是汪中”。工骈文,27岁时作《哀盐文》,为杭世骏所叹赏,评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以《射雁赋》应试,列扬州府第一名,补诸生。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乡试落第,遂不复应试,专心治学。汪中早年家贫,营养失调,又过于劳心劳力,以致于闻更鼓鸡犬声,心跳加速,不成寐。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举为拔贡生,历为太平知府沈业富、宁绍台道冯廷丞、安徽学政朱筠管书记。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在南京协助编纂《南巡盛典》。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应
  汪中私淑顾炎武,为经世致用之学。在哲学、史学、文学方面都有一定成就。所作骈文,在清代骈文中被誉为格调最高。刘台拱《遗诗题辞》评为:“钩贯经史,熔铸汉唐,宏丽渊雅,卓然自成一家。”他27岁时所作《哀盐船文》,对扬州江面某次渔船失火时,人声哀号、衣絮乱飞的惨状和大火前后的氛围作了形象的描述,对船民的不幸遭难表示深切的同情,描写生动,文笔高古,杭世骏评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抒情骈文善于“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李详《汪容甫先生赞序》),如《经旧苑吊守真文》,对明末名妓湘兰寄以同情、悼念,以自己的困顿随人之痛,与湘兰的沦落尘之悲相共鸣,表现出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士人对封建礼教的强烈愤

  清朝的汪中生于扬州,其言不在体制的三界内,其状常跳出礼序的五行外,算得上是清朝文坛与学界的“一怪”吧。

  汪中七岁那年父亲死了,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就辍学了,母亲开了个“家族小企业”,专门生产布鞋。应该说送孩子读书的钱是有的,但她母亲也许觉得学校里的“应试教育”很害人,也就不送他上学,她自己白天当老板,晚上当老师,居然把汪中教得博古通今。

  汪中没进学堂,但他喜欢学堂,他常常到学堂里去玩,在学堂里读书的人,爱得“厌学症”,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常偷懒不做,就给汪中几粒糖或几个玩具,汪中给他们做作文,据说老师大为赞赏,汪中也就这样做了一个“编外学生”。长大以

汪中的诗词

  • 1.《咏史效左记室清朝·汪中 吕尚西入周,渭上犹盘桓。百里弃其国,饭牛在草间。乘时各自奋,功立名不刊。脱身屠钓中,一举生民安。少壮不用世,垂老反任官。年命苟不延,后世何所观。高材为人弃,贫...
  • 2.《鹫峰寺有感清朝·汪中 烟水凄迷顾问津,数行高柳傍城闉。重来濠上同游地,几辈尊前健在身。屈指年华犹昨日,惊心言笑已前尘。吾衰每觉浮生促,岁岁还为感逝人。
  • 3.《呈均弼先生·沈绵风谊苦难忘清朝·汪中 沈绵风谊苦难忘,流水行踪过隙光。海外经年劳怅望,尊前永日诉凄凉。可能廉吏逢优孟,每为伤人念孝章。底事一身须爱惜,生涯有尽国恩长。
  • 4.《客中食蟹作清朝·汪中 陂水西风上钓阑,巨螯猎猎带霜寒。渍馀白酒香喷瓮,和入黄柑汁满盘。旱岁鱼盐生物少,贫时虾菜食鲜难。老亲病后无兼味,掩泪尊前对晚餐。
查看汪中所有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