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简介

王勃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勃(约650|——676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古绛州龙门(今西万荣县通化镇)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早年经历
  王勃幼年时就非常聪慧,六岁时便能作,且诗文构思巧妙,词情英迈,被父亲的好友杜易简称赞为“王氏三株树”之一,表明了王勃早年就显示出杰出的文学才能。九岁时,王勃读颜师古注的《汉书》后,撰写了《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的著作错误之处,表现了王勃早年就博学多才。十岁时,王勃便饱览六经。十二岁至十四岁时,王勃跟随曹元在长安学医,先后学习了《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对“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有所知晓。

未冠而仕
  龙朔三年(663年) 王勃回到家乡,写《上绛州上官司

  《唐摭言》: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吴子章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很是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叫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

思想方面
  王勃的思想人格交融儒、释、道多种文化因子。他直接继承了祖父王通的儒家思想,主张仁政,渴望功名,希望济世,虽然在宦中几沉几浮,但最终难以割舍的依然还是何时济世和如何济世。从人格精神来看,王勃首先是儒家之狂者,他志向高远,勇于进取;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但同时也处事疏阔,缺少谋略。其次他还是傲者,身秉傲骨,且鄙世傲物,蔑视尘俗。王勃崇信佛教,认为佛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诗歌方面
  王勃的诗歌直接继承了贞观时期崇儒重儒的精神尚,又注入新的时代气息,既

王勃的诗词

  • 1.《游梵宇三觉寺唐朝·王勃 杏阁披青磴,雕台控紫岑。叶齐山路狭,花积野坛深。 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
  • 2.《河阳桥代窦郎中佳人答杨中舍唐朝·王勃 披风听鸟长河路,临津织女遥相妒。 判知秋夕带啼还,那及春朝携手度。
  • 3.《春日还郊唐朝·王勃闲情兼嘿语,携杖赴岩泉。草绿萦新带,榆青缀古钱。鱼床侵岸水,鸟路入山烟。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
  • 4.《杂曲唐朝·王勃 智琼神女,来访文君。蛾眉始约,罗袖初薰。 歌齐曲韵,舞乱行纷。若向阳台荐枕,何啻得胜朝云。
查看王勃所有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