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简介

王鏊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王鏊记念建筑

苏州王鏊祠
  王鏊祠原名王文恪公祠,位于景德路274号,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祠堂为其子中书舍人王延哲于嘉靖十一年(1532年)奏建,其地本景德寺废基。历经清康熙、乾隆、嘉庆、同治、光绪年间多次修缮。
  建筑坐北朝南,分头门、过厅、享堂三进,彼此以庭院过渡,两侧连以廊庑,占地约1000平方米。头门面阔五间,进深五界,硬顶,明间立砷石,设抱框,置金刚腿,做断砌门,额枋挑门簪一对。过厅面阔五间,进深七界,硬山顶,明间前后设长窗,次间及稍间砌半墙,置短窗。础石均为青石素覆盆式,明间和次间廊柱、金柱、脊柱皆承以木。 
  享堂面阔三间15.02米,进深11界13.84米,高7.66米,硬山造。前设轩廊,檐枋下饰挂落,次间和梢间檐柱间安栏杆,廊东西两端粉墙辟砖细贡式门洞。前廊柱间装落地长窗,明间八扇,次间各六扇。各柱均承以覆盆式连磉青石础,明间金柱又于础上加置合盆式石。石础雕饰不统一,有缠枝卉、莲荷婴戏、萱草双鹤、牡丹莲荷婴戏等,雕饰工细。梁架扁作。廊枋上置斗三升隔架科承。脊桁坐斗,缀山,饰抱梁,雕刻精细。后檐柱间,明间设长窗八扇,次间砌半墙,各置短窗六扇。
  王鏊祠是保存较完整的一座祠堂建筑,头门虽已改为清式,过厅和享堂仍为明代遗构。1980年曾全面整修,现为苏绣艺术博物馆址。

王鏊故居
  王鏊故居“惠和堂”位于苏州东山镇陆巷村,现存的“惠和堂”是一处明基清体大型群体厅堂建筑,其占地面积约为五千平方米,共有厅、堂、楼、库、房等一百零四间,建筑面积约二千多平方米。其轩廊制作精细,用料粗壮,大部分为楠木制成;瓦、砖、梁、柱也均有与主人宰相身份相对应的雕绘图案。
  王鏊故居“怡老园”位于苏州市学士街内。

王鏊的诗词

  • 1.《谢郭长洲惠橘二首·其一·朱橘明朝·王鏊 雕柈红玉写累累,四月江南见亦稀。只讶蜂房输与蜜,谁将猩血染为衣。饤来客座惊三绝,种向家园待十围。他日洞庭修橘谱,便应书作郭公绯。
  • 2.《送华昶下第归无锡明朝·王鏊 一语曾看决壅川,十年文思涌如泉。科名高讶居王后,鞭策加应在祖先。安定苏湖吾偶尔,河汾房杜子其然。鹅湖风月谁收管,知抱遗经夜未眠。
  • 3.《宿毗陵驿明朝·王鏊 孤舟城下宿,城漏滴寒更。往事无人问,幽怀忽自惊。春星垂野动,村火隔江明。北雁无来耗,蓬窗梦不成。
  • 4.《送冯原孝知扬州明朝·王鏊 东南佳丽隔江分,我昔登临倚半醺。瓜步帆樯天末见,竹西鼓吹月中闻。高名自昔推扬一,健足他年失冀群。父老要知新太守,聪明慈爱汉冯君。
查看王鏊所有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