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大铖简介

阮大铖(1587~1646)字集之,号圆海、石巢、百子樵。南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人。明末大臣、戏曲名作家。阮大铖以进士居官后,先依东林党,后依魏忠贤,崇祯朝以附逆罪去职。明亡后在福王朱由崧的南明朝廷中官至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东阁大学士,对东林、复社人员大加报复,南京城陷后降于清,后病死于随清军攻打仙霞关的石道上。所作传奇今存《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和《牟尼合》,合称“石巢四种”。

阮大铖故里成谜

  明末戏剧家阮大铖,由于为人奸佞,品格低下,多为士林所摈斥。因此,三百多年来不但对他戏曲作品缺少系统的剖析与评价,就连他的籍贯也出现了“桐城不要,怀宁不收”的情况,至今未能确认,以致留下了一个历史性的悬案。

  现有的各类辞书都一致沿用《明史》上的说法,把阮大铖定为安徽怀宁人,故清代有“阮怀宁”之称。(见《池北偶谈》)《明史》是清代桐城人张廷玉主持编辑的。他当时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加太保,位高权重,任《明史》总裁,自然有很大的权威性。由他拍板定案的事,别人也不敢妄议。直到民国四年(一九一五年),怀宁县编修县志,上百名举子秀才经过多方考证,发现阮大铖并非怀宁籍,因而对《明史》上的这个论断表示极大的不满《怀宁县志·山川》,当记到县境内的名胜百子山时,加了一段语气颇重的注解:“旧志明季阮大铖自号百子山樵,辱此山矣。大铖实桐城人,今礼部题名碑及府学前进士坊可考也。”公开把阮大铖这个“急权势,善矜伐,悻悻然小丈夫”(钱澄之语)推到桐城,这还是第一次。可惜礼部题名碑与府学前的进士坊均毁,怀宁的抗议之声虽高,但桐城县根本不买这笔帐。

  其实,桐城的阮姓人家比怀宁多,集中在东南乡

阮大铖的诗词

  • 1.《郊居杂兴二首·结室面东湖明朝·阮大铖结室面东湖,风来湖水香。随意采菱舟,夤缘洲渚傍。香静月色吐,清辉照中堂。澹澹萤火流,泠泠竹露光。络纬抱花啼,啼声亦何长。邻女弄秋梭,竟夕灯火张。晚田虞不给,余布...
  • 2.《晓过石马冲明朝·阮大铖古原何地不桑麻,六代陵园问曙鸦。是处石麟衔晚照,几闻笙鹤驭高霞。横塘绿水漫菰叶,平圃青藤罥豆花。野犊不知离黍恨,踏莎还上玉钩斜。
  • 3.《旅怀明朝·阮大铖愁思如芳草,春来日日生。烟花迷令节,烽火掩孤城。乡梦啼莺断,微生旅燕轻。遥怜故林竹,新碧欲何成。
  • 4.《洮州健儿行明朝·阮大铖洮州健儿骑大马,道逢高轩不肯下。击鲜赌酒刲牛羊,刍粟纷纷掠原野。头白老翁驱负薪,小姑小妇令抱衾。酣歌大嚼意不足,抽刀横索床头金。吁嗟乎此曹虓豁悿于虏,芥虿尸僵目...
查看阮大铖所有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