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光简介

李孝光的诗词曲代表作

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后代学者多称之“李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年时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他作文取法古人,不趋时尚,与杨维桢并称“杨李”。早年隐居在雁荡五峰山下,四方之士,远来受学,名誉日广。至正七年(1347)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八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1350)辞职南归,途中病逝通州,享年66岁。著有《五峰集》20卷。

  李孝光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出生在温州路乐清县淀村(今为大荆镇五峰社区田岙村)一个世代隐处耕读、文化氛围浓厚的士农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五岁跟从祖母习读《孝经》、《论语》、《孟子》,六七岁更授《尚书》、《诗经》及古文辞。“凡奇字妙语,皆从大母得之。”少年孝光,聪颖好学,他说:“我昔年十二,开口作词赋。”又说:“我昔为儿时,看书不停手。十二作文赋,点笔赋鹦鹉。长者见之骇,云出诸父口。”

  少时李孝光从舅氏处获读外祖谢隽伯(谢灵运留在温州的后裔)诗卷,极受鼓舞,激发了他奋励上进的热情。在《谢山人诗卷为鹤阳外祖题》中说:“忆吾为儿时,将命父母傍。舅氏袖钜简,有作

  诗文自成一家

  李孝光是元代中后期重要文学家,在江南一带负有重望,同当时文坛名流如萨都剌、张雨、张翥、柯九思、杨维桢、顾瑛等频相往还唱和。集中寄酬萨都剌诗多达三十题五十首,可见两人交往的深密。张雨《寄李季和》云:“孰与言诗李髯叟,一日不见已为疏。因观故京来白下,载闻新作过黄初。”柯九思称其“词甚奇古”;杨维桢比为“李骑鲸”;顾瑛言“诗文自成一家,为东南硕儒”,并予推崇。

  元代泰定四年(1327)至天历元年(1328)间,李孝光与杨维桢相遇吴下,促膝谈诗,志趣投契,相为莫逆。其时李维桢资望尚浅,而两人才情相匹。他们共

李孝光的诗词

  • 1.《归来元朝·李孝光 有悸孺子,衣之狐裘。匪余之病,余以为仇。既撰余杖,升望于丘。江不可涉,夕具余舟。
  • 2.《送周生·其二元朝·李孝光 三月欲来花绕陌,又唱《铜鞮》送行客。男儿莫尔可怜生,男儿生身好颜色,拔剑起舞鸡鸣栅。
  • 3.《水调歌头·月来印千水元朝·李孝光 月来印千水,云去露千山。乾坤一草亭耳,为我洗愁颜。东户太湖摇碧,北户长松立铁,此岂是尘寰。老子乐何事,在山水之间。算吾生,□□□,只饶...
  • 4.《东里元朝·李孝光 葛之漫漫,毋败我垣。河水之清,毋齧我稻田。余甚劳苦,彼黔不知。余将遂归,其畬其菑。东里之老,闻余言而嘻。余曰归哉。
查看李孝光所有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