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夏简介

刘大夏的诗词曲代表作

刘大夏(1436年—1516年),字时雍,号东。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明代名臣、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任兵部尚书。刘大夏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与王恕、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明武宗即位后,刘大夏屡疏请辞,以太子太保衔归乡。刘瑾专权时,被罚戍肃州。正德五年(1511年),遇赦返乡,旋即复官致仕。正德十一年(1516年),刘大夏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保,谥号“忠宣”。刘大夏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

刘大夏的故事

  相貌

  关于刘大夏的相貌,通过弘治十六年(1503年)所绘的《甲申十同年图》中可知。当时刘大夏六十八岁,脸面略方而长,须发皆白,左手握带,右手按膝正坐。

  藏匿史籍

  明宪宗时,有太监劝宪宗效仿明成祖故事,重新下西洋。明代一些史籍,如万表《灼艾余集》、严从简《殊域周咨录》记载刘大夏藏匿郑和下西洋档案,而顾起元《客座赘语》则说刘大夏焚毁郑和下西洋档案。

  收羡余钱

  刘大夏担任广东布政使时,当地官府的钱库巧立一种叫“羡余”钱的名目,从来不记在帐上。以前担任布政使的都毫无顾忌地把这笔钱塞进自己的腰包,相互沿习,看作是无可非议的事。刘大夏刚上任时,打开府库清点,恰巧有他的前任没有拿完而剩下的一些“羡余”钱。管库的小吏便把这种成例向他报告,说这笔钱不必记入帐簿。刘大夏听后沉默了好一会,猛然大声喊道:“我刘大夏平时读书,有志于做好人,怎么遇上这件事,就沉思这么长时间?实在愧对古代贤人,算不得一个大丈夫了!”于是他命令管库小吏把这笔钱全数入帐,作为正式支销,自己分文不取。

刘大夏的诗词

  • 1.《戌中故旧无来见独严仲洪赠诗和之明朝·刘大夏 老冒风尘万里行,蒲轮今日出都城。独怜陌上王孙草,一任寒霜不世情。
  • 2.《仲春陪祀先师于太学明朝·刘大夏 吾道乾坤大,神功宇宙长。六经垂宪典,百世乐虞唐。圣主崇殷礼,春丁启旧章。制从天上下,诚在币先将。斗柄回霄汉,黉宫列冕裳。炉烟环殿袅,庭燎烛天煌。飒沓韶钧奏,清...
  • 3.《端午日感怀明朝·刘大夏 东望乡关各一天,闭门閒坐思悠然。时催节候临端午,地尽江山到醴泉。往岁忧劳浑是梦,老年眈静似成仙。感怀吟罢无他事,祝颂君王有万年。
  • 4.《寻功德寺失道明朝·刘大夏 最是祗园佳境深,白云堆里路难寻。禅房未了看花兴,清梵空闻隔叶音。酒醒微风双树远,诗成斜日半山阴。相逢拟就汤休宿,古钵分泉洗渴心。
查看刘大夏所有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