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的诗词曲代表作

李东阳生于正统十二年六九日,卒于正德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447年7月21日-1516年8月17日),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长沙府陵,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
李东阳八岁时以神童入顺天府学,天顺六年中举,天顺八年举二甲进士第一,授庶吉士,官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右侍郎、侍读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官至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死后赠太师,谥文正。

李东阳的诗词全集、诗集(922首全)

  • 601.《春园杂诗(四首)·病来无力与春争明朝·李东阳病来无力与春争,看尽花开草又生。莫道东君不识面,旧红新绿也关情。
  • 602.《长沙竹枝歌(十首)·潭州城边多野田明朝·李东阳潭州城边多野田,黄茅白苇远连天。莫言楚国无生理,亩地如今倍直钱。
  • 603.《大雨次柳邦用韵二首·其一明朝·李东阳 雨声吹送满城秋,委地颓云湿欲流。环堵不藏原宪病,穷途误作阮生愁。烧残官烛晨犹暗,落尽庭花晚更幽。此夜儿童如见月,直应狂喘似吴牛。
  • 604.《汝学席上赋陶鼎叠前韵明朝·李东阳 山家形制朴无装,伴我颓然入醉乡。人境最宜林下一,丈筵何羡食前方。不辞地僻江湖远,却爱官贫岁月长。几见雪堂明夜火,拟从东壁借馀光。
  • 605.《方石将谒陵愧斋席上赠别一首明朝·李东阳 百里郊原眺望通,又骑羸马逐溪风。官清屡伴词林幕,地僻休过泮水宫。啼鸟落花春早晚,乱山残雪路西东。因君却忆中元事,何限高情笑语中。
  • 606.《次韵白宗璞员外使密云途中遇雪明朝·李东阳 蓟门春雪尚能花,却望边城路更赊。应律未回燕谷煖,舞风还湿汉旌斜。青山骨耸如争瘦,白雪词工欲斗葩。此夜宫绫寒不寐,未知清景属谁家。
  • 607.《送太常杨公还南京次韵明朝·李东阳 菊花时节共登台,南寺曾为北客陪。醉后音书难屡寄,别来诗卷定频开。吴船最稳才经月,燕酒虽醨亦满杯。今日送君如送我,可能无意暂徘徊。
  • 608.《观怀素自序帖真迹柬原博太史明朝·李东阳 吾乡上人老藏真,挥毫作字精入神。金书石刻世已少,况乃缣素随风尘。大江东南天万里,流落数颗骊龙珍。百尺高门若深海,腰絙欲入茫无津。吴公好古得奇货,传借数手来乡邻...
  • 609.《次青溪先生喜雨韵明朝·李东阳 河伯经春暂启宫,银潢飞雨一时通。城芜尽湿疑含雾,园柳低垂不受风。四野年丰占卜史,三坛神听协歌工。儒臣独病空无补,赖有贤劳答圣衷。
  • 610.《心远堂·晚向青油幕下归明朝·李东阳 晚向青油幕下归,宦游不与意相违。山林岂独容高枕,尘土何曾着衮衣。近海秋帆风力健,溯空晴鹤羽毛稀。终南捷径翻能近,今昨谁堪校是非。
  • 611.《龙潭春雨徐春官墓山杂咏明朝·李东阳 龙作春潭雨,潭深雨自灵。细迷江草绿,遥带海云腥。稍集波惊沸,终为水共渟。野阴连涧壑,芳忆湿兰苓。润岂遗枯涸,来应堕杳冥。战旌愁屡湿,鸣鬣振初停。鹤羽飞疑堕,鲛...
  • 612.《中元谒陵答体斋学士赠行韵二首·其二明朝·李东阳 鞭辔停驱马,冠裳候入陵。野行回夜虎,林卧起秋蝇。汉殿班头月,唐祠梦里灯。仙寮有佳贶,持报恐无能。
  • 613.《梅涧明朝·李东阳 地僻沙寒水更清,老梅偏向涧边横。风吹落瓣仍低陨,石压傍枝却倒生。野鹤对人轻欲舞,蹇驴冲雪瘦能行。山翁只在山中老,看尽春光不入城。
  • 614.《便面小景词二首·其一·浪淘沙明朝·李东阳 江上晚多风。且系孤篷。轻蓑细雨荻花丛。见说前溪波浪恶,休更匆匆。
  • 615.《平湖十咏为过郎中太仆作·其四·六桥晴市明朝·李东阳 六桥东西南北水,桥为村,水为市。昨日雨多今日晴,高楼翠幔纷纵横。摇湖船,卧明月,归来梦作杭州客。
  • 616.《四禽图·碧林红叶惊飞鸟明朝·李东阳碧林红叶惊飞鸟,江上秋风下来早。雁去鸿辞烟水空,蒹葭落尽芙蓉老。原头鹡鸰如有知,应怜岁暮得同栖。枝间戴胜声不住,应忆春园初降时。山林动物各有托,野雉分明出丛薄。...
  • 617.《悼竹明朝·李东阳园南旧植千竿绿,高者如墙大如屋。风狂雨急墙屋翻,干折丛低共倾覆。忽惊舞罢鸿门会,怒斗纷纷碎苍玉。复似骊山坠石余,数百书生葬坑谷。初疑凤羽堕当空,更讶箨龙身在陆。...
  • 618.《画鹰明朝·李东阳卑枝诘屈高枝举,小鹰低回大鹰怒。杀气森森动碧寥,千山落叶纷无数。云霄意概风霜姿,傲睨六合无雄雌。梦迷东海未归路,兴在秋原初下时。吁嗟乎!巢有羽兮穴有肉,莫遣鹓鸾...
  • 619.《赐藕明朝·李东阳只向名花看画图,忽惊仙骨在泥涂。轻同握雪愁先碎,细比餐冰听却无。郭北芳菲怀故里,江南风味忆西湖。渴尘此夜消应尽,未羡金茎与玉壶。
  • 620.《泛南池有怀南溪圣公明朝·李东阳轻舟别浦路迢遥,危石虚亭影动摇。云去好山争入座,雨来新水欲平桥。多情留客空杯酒,旧事伤心但柳条。今日我来还我去,小山丛桂竟谁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