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慈铭简介

李慈铭的诗词曲代表作

李慈铭(1830~1894)晚清官员,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字式侯,后改今名,字爱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晚年自署越缦老人。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考场败将
  李慈铭禀赋优异,又肯刻苦用功,十几岁时便能与大人们赋酬唱,文名享誉乡里,名列“越中三少”之一。(其余两人为王星诚、陈珊士)。但考运不佳,屡试屡挫,先是经落榜四次后,才于二十二岁时考中秀才。后来历经二十年,十一次落榜,于四十二岁时始中举人。最后又经过十年,三次落榜,终于在五十二岁考中进士。

悲喜同日
  李慈铭十四岁时,祖母病重,乃奉双亲之命迎娶大他五岁的表姐淑人为妻。本意是要“冲喜”,无奈,婚礼刚完成,祖母便于当天去世。这件憾事始终是李慈铭心中难以排除的阴影,使得他与妻

  《越缦堂日记》是清代很有名的日记,与《翁同龢日记》、王闿运《湘绮楼日记》、叶昌炽《缘督庐日记》齐名,并称晚清四大日记。早在李慈铭在世时,《越缦堂日记》就被“士友多传抄之”,同治、光绪间文人圈内甚至有“生不愿做执金吾,惟愿尽读李公书”之语。李慈铭的日记之所以倍受学界青睐,一方面固然在于李慈铭本人的名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日记本身的内容和价值。日记文字达数百万言,对清咸丰到光绪近四十年间的朝野见闻、人物评述、名物考据、书鉴赏、山川游历以及北京等地的社会貌等内容均有翔实记述,足资后代学者参考借鉴;日记中记录了大量的读书札记,仿《四库全书总目》之例,撰写书籍介绍及评论,内容涉及经史百家;日记
  喜藏书,有藏书室名“越缦堂”、“困学楼”、“苟学斋”、“白桦绛树阁”、“知服楼”等,卧床左右,罗列书柜,并排盆,自称“书可以读,可以赏,二者兼得,其乐无穷”。与大学士周祖培、尚书潘祖荫来往书信密切。其藏书不足万卷,但以精见称。自称“于经史子集以及稗官、梵夹、诗余、传奇,无不涉猎而模放之”。仅手校、手跋、手批之书有200余种。编纂有《越缦堂书目》,著录书籍800余种;又有《会稽李氏越缦堂书目录》,由龙辑有《越缦堂读书记》,记其阅读书籍990余种。藏书印颇多,自称“书籍不可无印记,自须色、篆并臻妍妙,故选不调朱,收藏家争相矜尚,亦惜书之一事也”。有“越缦堂藏书印”、“白桦绛树阁清客”、“会

  虽有“漆室坐忧时事非”(《赠吕定子编修》)的感情,任官期间也曾对时政有所批评和建议,但思想比较迂阔保守,持儒家“内圣外王”(《复陈昼卿观察书》)的观念,以求索不倦的学者和矜尚名节的名士,终其一生。他承袭乾嘉汉学余,治经学、史学,都有一定成就。又博览群书,时有所评。其治学读书所得,大都载入《越缦堂日记》,颇为世人所重。

  李慈铭自言在创作方面“所得意者莫如诗”(《白华绛跗阁诗甲集至己集初定本自序》)。今传已刻之诗起道光二十四年(1844)至同治十三年(1874),共850首,主要反映了贫窘的学者与困顿的名士的生活与心境,山水风物、交游唱和的“登监闲适之篇”较多,至于“感

李慈铭的诗词

  • 1.《念奴娇·其六清朝·李慈铭病怀无赖,又归期耽误,禁烟时节。黯黯轻阴留薄醉,罗袖夜来寒怯。烛底新妆,尊前私语,一日都难别。东风心事,流莺多半能说。还记昔岁初逢,小庭今夜,正映濛濛月。弹指桃...
  • 2.《满江红·其四清朝·李慈铭悄悄帘栊,恰深腌、猩屏六扇。算除了,鬓花钗燕,更无人见。钿枕偎偏腮印薄,玉衾睡重鞋香暖。指银荷、画蜡刻宵深,春红短。辜俊约,重门券,贻杂佩,芳皋怨。只温存一晌,...
  • 3.《贺新郎·其二清朝·李慈铭谁唤天公醉。叹人间、遍遭白眼,鬼犹如此。骇绝玉棺还未下,争说巫阳行矣。欲铲尽、穷途名字。便是王嘉偿债异,问去来、何与痴儿事。此间乐,恐非是。年来我亦工逃死。正通...
  • 4.《贺新郎·其二十清朝·李慈铭牵得红丝异。恁巫山、彩云散后,银潢仍济。珠幰驮来娇宛转,似识烧槽弦意,更何用、玉箫双誓。比似香阶歌划袜,却提鞋、不辨愁滋味。燕玉小,楚云殢。当年花下双成觑。未端...
查看李慈铭所有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