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宽简介

黄宽的诗词曲代表作

黄宽(1829—1878),名杰臣,号绰卿。1829年出生于广东香县东岸乡(现为珠市香洲区唐家湾镇东岸村),出生日不详。医学家、教育家。中国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之一,第一位留英学习西医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学者。学成归国后从事临床与教学,医术精深,尤擅外科。成功进行中国首例胚胎截开术。他是最早任海关医务处医官的中国医家,又是中国最早担任西医教学的教师之一。

黄宽人物经历

  黄宽12岁时(1840年),入读澳门教会学校礼逊学堂(后迁校香港),与稍后入校的容闳成为同班同学。礼逊学堂系澳门开办的第一所西式学堂。这所学堂由1835年1月在广州的外侨发起组织的礼逊教育会举办。

  1847年1月,黄宽、容闳、黄胜在布朗和其他美国友人的帮助下进入萨诸塞州的孟学校(MonsonAcademy)。彼时美国尚无高等中学,仅有预备学校作为大学的预科。孟松学校是当时最著名的一所预备学校。校长海门(R.C.Hammond)是耶鲁大学毕业生,也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对这3位中国留学生颇加礼遇。3名学生中以黄胜年最长,然黄胜因病于次年秋退学回国。黄宽与容闳在该校经过2年学习,于1849年夏毕业。

  1850年夏,中学毕业后,黄宽接受香港某英商赞助,于是年11月4日考入英国爱丁堡大学,首年攻读文学系,1851年开始改修医科,以优秀成绩完成大学五年本科的学业,获得文学士学位和医学学士学位。接着他继续攻读病理学和解剖学博士课程,两年后获得西医从业资格,成为中国最早毕业于英国大学并获西医的留学生。黄宽在英前后学习7年。

  1857年,黄宽作为中国第一位医学博士回到祖国后,遵照资助人的愿望,接受伦敦传道会的委任,兼任传教士一职。先在香港开设诊所,因受伦敦传道会本杰明·霍布森医生等英籍传教士的歧视和排挤,辞去传教士一职,出掌香港民用医院的管理工作。

  1858年赴广州,接办合信氏(B.Hobson)在金利埠创设的惠爱医馆。黄宽对该馆大力整顿,使该馆业务蒸蒸日上。据1859年报告,该馆有病床80张,住院病人430人,门诊病人达26030人。黄宽亲授生徒4人,以协助其医务。因黄宽与当局意见不合,加上对某教徒的作为不满,遂于1866年辞去惠爱医馆之职,自设诊所,暇时协助博济医院从事诊务。

  1864年起,博济医院开始招收西医学生,黄宽则参加了该院培养中国学生的教学工作。

  1866年,博济医院正式附设南华医学堂,这是中国最早系统培养西医的教会医学校,招收男生入学。黄宽被聘到该校任教,和该院院长嘉约翰担任主要教学任务。嘉约翰撰写教材和讲义等,遇到难以翻译的医学词汇问题,总是求助于黄宽,与他精心研究,直到找出最准确的词汇。博济医院初时只男生,至1879年,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医学堂首次招收3名女生入学。学校基础理论课学习为三年,然后进行临床实习,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西医人才。不仅如此,他们使西医治疗及医院制度、医术医药、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和医护宣传等一整套全新的医疗体系,在中国得以传播开来。

  1867年嘉约翰因病离华,黄宽任代理博济医院院长。

  1875年黄宽又兼任西南施医局主任。1876年,学校扩充实验室设备,建立标本室。

  1862年,黄宽一度应李鸿章聘至幕府担任医官(兼)。

  1873年广州霍乱流行时,曾著文评论真假霍乱之区别,又编撰医院报告和海关医务年刊等多篇,然无其他专著行世。黄宽终身忙于诊务与教学,著述不多。

  1878年10月12日,黄宽患项疽剧发,与世长辞。(另一说:1878年10月15日,黄宽因积劳成疾,不幸于壮年逝世,享年50岁。)

黄宽的诗词

  • 1.《寄友人清朝·黄宽早春同一别,尽日掩柴门。好句有时得,穷愁无复言。晓迟江上棹,夜宿月明村。未必不相忆,往来劳梦魂。
  • 2.《夏日集五松堂观邻寺菩提树影清朝·黄宽灵根千载忆传镫,片影移来暑化冰。说有还无终不著,似空无色亦何凭。墙东席地分吟客,树下蒲团入定僧。留得浓阴长落此,青松白石即良朋。
  • 3.《鸣谦堂雅集听友人弹琴清朝·黄宽我心寄山水,何处忆高人。不觉虚堂上,玄音倍入神。泽龙吟正歇,巢鹤倦方伸。物理通幽意,相期若比邻。
  • 4.《上元日集草屩庵望大通寺柬镜波上人清朝·黄宽不争绮陌逐飞尘,云水偏留此日身。只履何年遗故迹,一镫彼岸忆传人。青消烟雨蘋非远,绿泛溪桥柳渐匀。顾我倦吟归尚早,欲将片舸问前因。
查看黄宽所有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