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繻(1866~1928),本名攀桂,学名一枝,字樵。台湾沦日后,取《汉书‧终军传》「弃繻生」之说,改名繻,字弃生。清彰化鹿港人,原籍福建南安,其先大父至忠公流寓台湾鹿港,遂家焉。少习举业,光绪十七年(1891)以案首入泮。十九年(1893)乡试不中。乙未(1895)割台之役,与丘逢甲、许肇清等同倡抗战,任中路筹饷局委员。台湾民主国瓦解后,绝意仕进,潜心于古文辞。由于身居弃地,洪繻采取「不妥协、不合作」的应世态度,以遗民终其身。他坚不剪辫,拒著洋服,拒说日语,不许二子受日本教育,诗文皆以干支纪年,以示不忘故国。内容多系三台掌故,自清末政治措施,以迄割台前后战守之迹,日人横暴之状,民生疾苦之深,一一垂诸篇章,兼具经世作用与史料价值。

张光岳谓洪繻诗,先学唐诗,以求诗格高古;继而上窥汉、魏,再学于宋、元、明、清,以臻高雅古朴之境。胥端甫谓其「感愤时事诗中,评时论古诸作,皆能独具只眼以自抒其伟抱。」杨萍则推许洪氏为台湾近代学人中,博闻笃学,抱朴守贞,俨然有古大师之的第一人。〖参考胥端甫编辑《洪弃生先生遗书》;杨萍《台湾史上的人物》,台北:成文出版社,1981年5月;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程玉凰《嶙峋志节一书生:洪弃生及其作品考述》,台北:国史馆,1997年5月。
〗洪繻著作包含诗歌、骈文、古文、试帖时文四类文体,皆冠以「寄斋」之名,有《诗集》、《八州诗草》、《试帖诗集》、《词集》、《诗话》、《骈文稿》、《古文集》、《函札》、《制义文集》、《八州游记》、《瀛偕亡记》、《中西战纪》、《中东战纪》、《时事三字经》,约百馀卷,一百八十馀万字。遗稿经哲嗣洪炎秋辑为《洪弃生先生遗书》〖胥端甫编辑,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又依据原抄本,重加整编标点,排印为《洪弃生先生全集》〖林文龙点校,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3年。
〗。今以成文出版社《洪弃生先生遗书》所收《寄鹤斋诗集》为底本〖底本收录诗集分述如下:(1)《谑蹻集》七卷,约为1885至1895年之作。(2)《披晞集》七卷,约为1895至1905年之作。(3)《枯烂集》九卷,约为1905至1915年之作。(4)《壮悔馀集》,为香奁诗,为1897年之作。(5)《八州诗草》五卷,为1922至1923年游历中国之作。(6)《诗集补遗》,补录前面诗集所漏收诗作。(7)《试帖诗集》,为1885至1898年科举考试习作。
〗,对校洪繻孙女洪小如所藏抄本〖编者按:洪小如所藏抄本含《谑蹻集》七卷,《披晞集》六卷(缺卷五),《枯烂集》九卷。现收藏于国立台湾文学馆。
〗、洪繻自编出版的《寄鹤斋诗矕》〖《寄鹤斋诗矕》,南投:南投活印社,1917年。此书洪繻自编自印,作为旅游大陆交谊用书,也是洪氏第一部见世的著作。
〗,并参考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洪弃生先生全集》,以及《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台湾诗荟》等所载之诗作,辑录编校。(吴福助撰)

洪繻的诗词全集、诗集(472首全)

  • 381.《绿林豪清朝·洪繻北风萧萧暮色黄,绿林豪客结成行。腰横宝剑手长鎗,明火杀人胆气强。来往跳梁何所忌,入室胠箧又探囊。县令闻之无所问,此辈出入已寻常。此辈亦是游侠客,激而为之无所惜。...
  • 382.《中秋暴风纪事清朝·洪繻秋空怒涛涌不止,万籁怒号动万里。平分秋色何处看,海风吹立海瀰瀰。海潮滂沛上冈陵,海岸邻居没风水。黑云蔽天天色沈,浮壒入云云气紫。一路山川齐撼摇,千年树木群飞起。...
  • 383.《岛上本事四首·其二清朝·洪繻海外更无海,山中复有山。鹿麋千岁角,松树万年斑。
  • 384.《风空岭即景清朝·洪繻水远明于镜,山多拱若城。浊溪双峡雨,石瀑万峰声。
  • 385.《过牛渚江(作者注:「三月朔夜。」)清朝·洪繻吴楚争长岸,孙策攻刘繇。晋隋及宋明,战此如鸿沟。叠巘连江起,一水亘扬州。白月青天夜,飏帆白鹭洲。岂不生山色,亦壮大江秋。如何古迄今,系缆为战陬。烽火拥江水,列戍...
  • 386.《蒿目行清朝·洪繻岁在戊子月在酉,地上欃枪天彗帚。社鼠野狐哀嗷嗷,一队健儿负梃走。蛮烟细民无异志,只因新令掊克苟。新令之条行者谁,刘公铭传来抚守。自请住台过十年,剪除荆榛使财阜。...
  • 387.《催科役清朝·洪繻门前咆哮鸣,屋后锒铛声。父老不敢出门视,催科到处鸡犬惊。催科狰狞如虎狼,催科震怒如雷霆。不为尔曹贿赂至,菽粟岂能生公厅。前者催科归业户,业户自知辛苦情。今者催科...
  • 388.《海上遇风即事清朝·洪繻枕上波涛鸣,水底蛟龙泣。卸帆一梦惊,疑有狂澜入。忆昨驾船初,浪平风习习。天高动星斗,潮涌随呼吸。直棹澎湖沟,遥望虎山立。秋信中流来,北风一夜急。浪头拍太空,鳌山...
  • 389.《在阿罩雾同林十偶眺清朝·洪繻一路看山来,山尽是君屋。翚革罗峰峦,清华湛水木。入君书室中,琅环径重复。沧桑存灵光,变迁忘陵谷。与君为清游,亭台藏山腹。登临望大墩,芜城蔽林麓。炎峰接远天,夕阳...
  • 390.《诗函报林十,适又渡海,歌以寄之清朝·洪繻去年烽火起,君去罩雾里。雾山一一高,君视等鸿毛。航海一去寻乐土,温陵旧是晋时浦。晋人携家江畔居,当时亦避羯奴苦。文物衣冠犹俨然,城郭襟海带云烟。忆昔伧荒已千载,...
  • 391.《吊梁钝庵(子嘉)清朝·洪繻一年不见梁钝庵,见说已作古人谈。广州潮际风和雨,曾记游踪到东南?先生诗笔能使健,时如老骥腾服骖。五十功名无所就,三千里路犹健探。先生老境为诗格,自说学诗比高适。...
  • 392.《有感放歌二首·其二清朝·洪繻我生不得骑马游司并,又不得披裘冰天射虎行。壮颅郁郁居此岛,何能碧海诛长鲸!行年三十又有七,电光雷火驱白日。已抛腰下断水力,更秃楯头如椽笔。意气空自不可羁,少壮风...
  • 393.《感怀,寄郑毓臣闽中清朝·洪繻行年戚迟暮,绿鬓悽已皓。坐看儿女长,起视形容槁。每月吹天风,频频望有昊。浮世沧桑更,中原乾坤老。到处有蓬蒿,逢人叹潦倒!此地灾患多,尤恐不常保。浮沈托伧荒,踪迹...
  • 394.《痛断发清朝·洪繻我生跼蹐何不辰,垂老乃为断发民!披发欲向中华去,海天水黑波粼粼。天为穹庐海为壑,桃源路绝秦中秦。况是中华亦久变,发短更甚胡中人。吴绳虽约难为纶,且留尺寸来反唇,...
  • 395.《口号,代酬日儒白井氏韵六首·其四清朝·洪繻同室干戈起,纷纭在亚洲。虎伤庄子获,鹬利老渔收。唇齿忘邻谊,情形误上游。万全如可计,鼎立是高筹!
  • 396.《感事,寄杨广文鸿图翁三首·其一清朝·洪繻大海波沦万斛尘,桃源买棹尚迷津。烂柯拌作观棋客,顽铁浪成铸错人。四壁有书慵过眼,千秋无分欲藏身!此间隔尽蓬莱路,日晚望洋远水皴。
  • 397.《次韵梁任甫与林家诗清朝·洪繻海民旧狎庚桑子,沧桑今作祝宗豕。中有风尘肮脏人,埋头插脚颜常泚。鳌沉已断地六维,鹑淫竟周星一纪。仰叩苍苍阒不闻,独行踽踽歌靡恃。勃苏复楚有未能,狐庸事吴不屑以。...
  • 398.《有感放歌二首·其一清朝·洪繻八年不踏中华路,海外风烟尽非故。沧溟一水断东南,青山不合谁得渡!黄云一片海上来,蛟鼍吹波长不开。我欲鞭石作桥过,江山惨淡金燕台。嗟我豪怀不可说,雷公烧尾剑破缺!...
  • 399.《游灵隐山寺,观飞来峰、探峰洞,步各亭涧;入寺后,登北高峰;次韬光庵,观江海及及湖二十韵清朝·洪繻环湖皆好山,最是灵隐秀。后矗北高峰,前结飞来窦。绕寺山水幽,巀嵲山门右。山泉落琤琮,树根蟠透漏。闻道云雨兴,常有雷霆斗。涧声摇天风,瀑流出石溜。洞中一线天,天半...
  • 400.《答梁先生子嘉二首(名成栴)·其二清朝·洪繻相逢如旧识,慷慨问为谁?瀛海伧荒客,文章大小儿。世将公作寓,诗与境争奇。直道同刘四,危邦慎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