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超简介

恒超的诗词曲代表作

五代高僧-恒超,后梁龙德二年(922年)来到东无棣县开元寺(疑大觉寺另名。开元二十六年,即738年,唐玄宗敕令各州具代表性之佛寺与道观改称开元寺或开元观,而新建立者亦以‘开元’命名,作为国家统制佛、道二教之机关。),挂锡开元寺,在寺东北隅另创一院,弘讲经论。一住20余年,宣讲经、论各30多遍。后汉乾祐二年(949),七十三岁逝,僧腊三十五。具荼毗礼,收舍利二百余颗分施之。外缄五十颗,于本院起塔以葬之。

恒超社会评价

  宰相冯道是一位不顾国家兴亡,只保自己高官厚禄的无行官僚。自后唐以来,国家已经一再易姓,而他高居相位不倒。人们鄙视他,他自己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听说了恒超的大名,便来叙同宗,拉关系。恒超对替冯道送信来的使者说:“我是一位闲散之人,早舍父母,誓志修行。本意只想苦行苦修,往生弥勒净土,没料到名字浪传到宰相耳中。请转告宰相,我不敢沾宰相的光,尘世名利于我毫无用处。”弟子们怕开罪于权相,都劝恒超随和一些,最少应在面子上与冯道应付应付。恒超难违众情,不得已给冯道写了回信。冯道得信,越发起劲,上表给后汉高祖刘知远,替恒超求得了一件御赐紫袈裟。恒超接到皇帝送来的紫袈裟,不穿又不行,穿又违背自己私衷,自此闷闷不乐,一病不起,于后汉乾祐二年(949年)春二卒于本院,时年73岁。

  五代十国时期,干戈扰攘,人事浮沉,追名逐利者多,守操全节者少。恒超以一介僧人,却能一心弘道,粪土王侯,砥砺气节,终生不渝,为世人树立了一个好榜样。终致僧史垂名,警励后世。

恒超的诗词

  • 1.《辞郡守李公恩命唐朝·恒超虚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誓传经论死,不染利名生。厌树遮山色,怜窗向月明。他时随范蠡,一棹五湖清。
查看恒超所有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