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玉源太郎(1852~1906),号藤园主人。嘉永五年(1852年)生于口县周防国德山,年少便加入军队,参与各地征战,一生军功卓著。明治二十五年(1892年),任陆军次官。儿玉与台湾的接触,则在日本帝国佔领台湾之际,设立了「台湾事务局」以主管全岛,儿玉源太郎出任军事部委员开始。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桂太郎被任命为台湾第二任总督,但同年便辞去此职,当时曾推荐儿玉源太郎继任第三任台湾总督,但建议后来未被采纳。  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儿玉晋升为陆军中将,两年后递补为第三师团长,同年出任为台湾第四任总督。儿玉一方面担任台湾总督,一方面也在日本中央身兼数职。从1900年起,到1902年止,曾历任伊藤博文、桂太郎两内阁的陆相。1903年七担任内相一职,并兼任文相。同年九月解除文相兼职,十月时为就任参谋部长,再卸内相之职。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之时,儿玉任大本营参谋次长兼兵站总监之职,同年并晋升陆军大将之职,以满州军总参谋长之身分出征。1905年,担任辽东守备军司令官代理,复员以后,担任参谋本部次长代理。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被任命为参谋总长之后,乃卸下台湾总督之职,卸职三个月后便告去世,享年五十五岁。  大抵而言,儿玉担任台湾总督的期间虽长,但由上述可知,其在中央兼职既多,且又参与日俄战争,就可知其实际在台时间并不长久。因此,对于统治台湾的要务,多半仰赖当时民政局长后藤新平〖以上所述参见黄昭堂著、黄英哲译《台湾总督府》(台北:前卫出版社,1995),页75、页82、页84。〗。虽然如此,在文学、文化方面,透过以下措施,仍然可见儿玉企图安抚笼络台人之积极用心:如其于明治三十二年(1899)至1900年间,陆续在台北、彰化、台南、凤山等地举办「飨老典」活动,曾出版有《庆飨老典录》;另,1899年,也于其设在古亭区之别墅「南菜园」邀宴台湾人,相关吟咏作品辑为《南菜园唱和集》;以及1900年在台北所举办「扬文会」,更意在网罗全台俊杰之才,使文人学士发表策议以聿赞国家文明之化,次年总督府便编辑出版《扬文会策议》。(黄美娥撰)

儿玉源太郎的诗词全集、诗集(1首全)

猜您喜欢

  • 1.《草堂(原注:蜀事补亡。)宋朝·宋京君不见少陵草堂背西郭,浣花溪水流堂脚。竹寒沙白自凄凉,莫问四松霜草薄。入门好在乌皮几,公去不归换邻里。西岭千秋雪书消,舍北泥融飞燕子。祇今桤木平桥路,笼竹和烟杂...
  • 2.《县斋杂咏明朝·王梅我爱来安县,依然太古馀。居人尽茅屋,长吏或柴车。里巷多弦诵,山溪足畋渔。疏慵更何事,高枕午窗虚。
  • 3.《次韵王觉之裕之承务二首·其二宋朝·释德洪兄弟令人眼倍明,六经心醉几时醒。韵高山岳横南极,机妙鲲鹏化北溟。丽句重逢天下白,俊才今见海东青。数篇秀色凌千嶂,来慰摧颓病掩扃。
  • 4.《悼亡二十五首·其三明朝·江源物在人亡无见期,冷猿秋雁不胜悲。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未易衰。
  • 5.《青溪庵明朝·吕克孝江令何年宅,风流不可招。荒烟迷断础,陈迹寄空寮。日影移双树,溪声自六朝。遥分钟阜影,紫翠落层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