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植(1869~1957),字培三,又字槐三,号祐槐,台北大稻埕人。清贡生陈儒林长子,擅长文,光绪十五年(1889)由学政刘铭传取中秀才。光绪二十一年(1895)乙未割台,侍父避地本籍泉州同安。未几归台,明治三十三年(1900)获颁绅章。初设退一斋教授生徒,以训蒙为乐。明治四十二年(1909)准设私塾培德书房讲授汉学。大正二年(1913)应日人之请,任大稻埕公学校汉文教师,大正七年(1918)辞职。陈廷植为台北「瀛社」创社(1909)社员,大正十二年(1923)应门生黄师樵建议,另组「聚奎吟社」,同时创「养性斋诗学研究会」,成员以其门生为主,时于陈氏宅中举办击钵吟会,与其他北部诗社「天籁吟社」、「淡北吟社」、「鸥社」(旅北同仁)、「萃英吟社」等组成五社联吟,时开雅集。其诗作大都已佚失,今仅散见于各选集及日治时期报纸《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等徵诗专栏。

陈廷植的诗词全集、诗集(1首全)

  • 1.《访梅清朝·陈廷植传来消息这番新,春满孤山探问频。若识予心虚似竹,臞仙应笑遇知人。

猜您喜欢

  • 1.《南歌子·忆旧宋朝·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陆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暑,清风衬晚霞。绿杨堤畔闹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
  • 2.《大仙峡明朝·叶封绝涧通幽径,扶筇择步过。高厓危下鹘,重磴曲如螺。云破鸣泉落,春寒剩雪多。谁言中有地,不识在山阿。
  • 3.《即景明朝·朱国祚秋风靡靡吹,舟入芦花里。相呼隔岸人,声堕半江水。
  • 4.《香山明朝·李承武仰止名山幸际游,嘤鸣谷鸟自相求。千寻剑戟凌空出,万壑藤萝绕涧浮。古树笼烟阴漠漠,断云含雨意悠悠。斜阳晚霁天开画,身在瑶台十二洲。
  • 5.《归草堂·其一清朝·毛国翰羁人怀乡土,关塞千里违。及兹见家门,尚疑魂梦归。儿女出门迎,言笑牵我衣。我行岂不久,再及霜雪飞。入室叙悲欢,盘餐慰我饥。恐伤行客心,有泪不敢挥。极知艰虞意,默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