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锱铢的诗句(共2句)

锱铢简介

锱铢是中国古代银两体系中的细分计量单位,其中"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一词最早源于《庄子·外篇·达生》,在文化语义层面,由具体计量单位延伸为"极微小数量"的比喻,形成"锱铢必较"等成语。如《荀子·富国》中的“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古代文献对锱铢换算标准存在差异,存在六铢、八铢、十二铢为一锱的记载。该单位自秦汉沿用至唐代,如五铢钱,是古代钱币"铢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辙的诗词曲代表作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北宋散文家,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汉族,眉州眉(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