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星简介

紫微帝星,又称紫微星,别称“斗数之主”,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与命理学的重要概念。其名源自紫微垣,即天帝居所,后衍化为帝王象征。天文学中对应北极星(小熊座α星),为北天极附近最亮恒星,北斗七星绕其旋转;命理学中则为紫微斗数体系核心主星,属土,代表权力与地位。

紫微星在命盘中的组合影响个人命运,需辅以文昌、左辅等星曜方能显贵,独坐则易孤傲,形成“百官朝拱”“在野孤君”等格局。其地位在斗数体系中居首,权威超越太阳、天府等其他主星,被定义为“帝王星”。

紫微崇拜源于先秦星辰信仰,道教将其神格化为紫微北极大帝,位列四御之一,执掌天经地纬。唐宋以降,紫微信仰与帝王文化深度结合,明清“紫禁城”之名即源于紫微垣的象征意义。历代命理典籍以紫微为核心,构建了星曜互动的理论体系。

梅尧臣·紫微星的诗句(共1句)

梅尧臣的诗词曲代表作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