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采·周易的诗句(共1句)

周易简介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与《连》《归藏》并为“三易”。一说《连山》《归藏》皆为《周易》的衍生物。至秦汉时,《连山》《归藏》都已失传。汉武帝时,《周易》和《易传》被称为《易经》,或直接称为《易》。自此以后,有称《周易》,有称《易经》,有称《易》。

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周易》的形成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相传,上古伏羲,留天地之象;中古周文王,演《易经》之道;近古孔子及弟子后学,注《易经》而成《易传》。经传合一,终成《周易》。《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叶采,字仲圭,号平巖。南宋时期官员,建阳(今福建)人,叶味道之子。明嘉靖《建阳县志》卷一二有传。叶采初从蔡渊受《易》,已而往见陈淳,淳以其好猎高妙而少循序,痛砭之。自是屏敛锋芒,渐趋着实。理宗淳祐元年(1241)进士。历邵武尉(《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二五)、景献府教授、秘书监、枢密院检讨,累官翰林学士兼侍讲。尝论郡守贪刻之害,理宗嘉纳之。景定初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