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简介

知音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zhī yīn。一指通晓音律;二指知己,同志;三指对作品能深刻理解、正确评价的人。

知音一词来源于伯牙与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的人)的故事。相传俞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琴,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锺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锺子期死后伯牙摔掉自己心爱的琴折断琴弦再不弹琴了因为他没有知音了,再也没有更了解他的人了。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王维·知音的诗句(共2句)

王维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