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妍,汉语词语,拼音为zhēng yán,释义为竞相逞美。该词出自唐代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妬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其多用于描绘自然景物或人物竞相展现美态的意象。清代沈复《浮生六记》以“桃李争妍”形容春日花卉盛放。现代汉语中衍生出“百花争妍”等成语,形容繁花竞放的景象。该词语自唐代形成后,常见于诗文作品。当代文献如政府工作报告提及“茶花争妍”项目,教育规划中亦用“争妍斗艳”比喻成果丰硕,延续其竞美核心语义。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於世。
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
关注公众号,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