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在汉语中指向无人工建筑的广阔平地地貌,其核心语义为"平原旷野"。该词最早见于《国语·鲁语上》"大者陈之原野"的军事场景描述,高诱注《吕氏春秋》将"原"定义为广平之地,"野"指城邑外的郊野。作为地理概念,"原野"常与"郊野""旷野"构成近义关系,共同描述开阔的自然空间。在语言实践中,"原野"参与构成"绿野""寒原"等复合词,并通过"平原易野"等成语强化其平坦空旷的语义特征。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者,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苏州)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今甪直镇),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
关注公众号,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