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拼音:yuǎn xíng)是由半包围结构的“远”字与左右结构的“行”字组合而成的汉语词语。其基本词义为“行走远路,前往某地”,最早可追溯至《孟子·公孙丑下》中“予将有远行”的记载。该词在《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等多部古典文学作品中均有用例,现代汉语中常指代前往遥远地方的旅程或形容人物出行状态。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
关注公众号,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