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简介

“游历”是汉语文化术语,拼音为yóu lì,核心语义指以游览或考察为目的的远途行程。其词源可追溯至南朝宋谢灵运《撰征赋》中“发卞口而游歷”的用例,后经唐宋诗词及明清文献沿用,形成兼具“远行游览”与“实地考察”的双重内涵。现代汉语中该词常与“旅行”“漫游”构成近义关系,在典籍中多用于描述文人踏访名大川、学者异地考证等场景,如《晋书》记载王献之“游歷既毕,傍若无人”的典故。

王行·游历的诗句(共1句)

王行(1331—1395)元明间苏州府吴县人,字止仲,号淡如居士,又号半轩,亦号楮园。淹贯经史百家,议论踔厉。元末授徒齐门,与高启徐贲张羽等号为十友,又称十才子。富人沈万三延为家塾师。明洪武初,有司延为学官。旋谢去,隐于石湖。赴京探二子,凉国公蓝玉聘于家馆。蓝玉党案发,行父子坐死。能书,善泼墨山水,有《二王法书辨》,另有《楮园集》、《半轩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