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遥简介

“遥遥”是汉语双声叠韵词,拼音为yáo yáo,注音ㄧㄠˊ ㄧㄠˊ,核心释义为形容距离远,典出《广东军务记》。词义体系包含三个维度:空间上形容远距(如“鸜鹆之巢,远哉遥遥”)、时间上指跨度长久(如“千载乃相关”),以及动态上表现飘摇或摇摆(如“舟遥遥以轻飏”)。该词自先秦文献初显雏形,晋代陶渊明等文人拓展其文学意象,唐宋至明清用例更趋多样,形成跨越千年的语义流变脉络。

袁中道·遥遥的诗句(共1句)

袁中道(1570年610日—1626年10月19日),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一作少修。湖北公安(今属湖北省)人。“公安派”领袖之一,袁宗道、袁宏道胞弟。16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之书。成年后科场考试,几经落第,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授徽州府教授、国子监博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
少即能文,长愈豪迈。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其绩稍逊于宏道。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晚年针对多俚语纤巧的流弊,提出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张。创作以散文为佳,游记、日记、尺牍各有特色。游记文描摹入微、情景交融,日记写得精粹,对后世日记体散文有一定影响。其偶有关心民生疾苦之作,也写得较清新。但诗文思想较平泛,酬作应答、感时伤怀,艺术上创新不够。有《珂斋集》20卷,《游居柿录》(《袁小修日记》)2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