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简介

家燕 (学名: Hirundo rustica ) 是一种隶属于燕科燕属的小型鸣禽。国际综合分类学信息系统 (ITIS) 将家燕划分为 7 个亚种。家燕体长15-19厘米,体重14-22克 。其特征为体形纤细,虹膜深褐色,喙短而宽扁,基部宽大呈三角形,黑色,近先端上喙具缺刻,口裂深,嘴须不发达。翅狭长尖锐,尾羽呈深叉状,俗称“燕尾”;上体蓝色,具备显著的识别特征 。

家燕几乎遍及全球,繁殖于北半球。冬季迁徙至非洲南部、印度次大陆、东南亚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地越冬。该物种偏好栖息于人类活动区域附近的开阔地带,例如牧场、草地和农田,尤其靠近水源的区域。家燕倾向于选择谷仓、厩等开放式结构筑巢,而非密林、峭壁或建筑物密集的区域。

家燕主要以飞行中捕食双翅目昆虫为主,不善啄食。作为一种常见的夏候鸟,绝大多数家燕具有迁徙习性,并常集群活动 。此外,家燕有重复利用旧巢的习性。

家燕是奥地利和爱沙尼亚的国鸟 ,在中国文化中也象征着吉祥,并被历代人歌咏,其被认为是益鸟,因其主要捕食蚊、蝇、虻等农业和卫生害虫。近年来,家燕的保护得到了重视。2000 年,家燕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18 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无危 (LC) 等级。2023年,被列入中国《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晏殊·燕子的诗句(共2句)

晏殊的诗词曲代表作
晏殊(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汉族,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属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是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