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霜"作为汉语合成词,本义指自然界的雪和霜,最早见于《礼记·月令》。该词具有多重比喻义:既象征高洁品质,如南朝陶弘景《授陆敬游十赉文》中"涤荡纷秽,表里雪霜";又形容白色事物,如唐代白居易用"雪霜各满鬓"描写白发,宋代苏轼以"雪霜夸健巧相沾"形容霜色。在具体语境中可指代芦花、盐等白色物体,形成"雪霜姿"、"滿面雪霜"等复合词汇。
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
关注公众号,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