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淅简介

淅淅,汉语象声词,拼音为xī xī,多用于模拟声、声或下声,亦可描述物体摩擦声及《伤寒论》注文中形容畏的体感状态。

该词本义为摹拟自然声响,如唐代李咸用《闻泉》以“淅淅风吹窗棂声”表现风吹之音,元代《张生煮海》用其描摹秋风萧瑟,清代《红楼梦》则借“淅淅沥沥”展现细形态。其引申用法涵盖物体摩擦声,如白居易《竹窗》以“绕屋声淅淅”形容竹枝摇曳声。

作为汉语拟声词,“淅淅”最早见于唐代文,宋元时期扩展至戏曲创作,明清小说及医学典籍中延续使用,形成稳定的语义体系。其叠音变体“淅淅沥沥”“淅淅飒飒”等进一步丰富了拟声表达,成为汉语声韵摹写的典型范例。

范梈·淅淅的诗句(共1句)

范梈(pēng)(1272—1330)元代官员、诗人,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被誉为“元诗四大家”。字亨父,一字德机,人称文白先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历官翰清江林院编修、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有政绩,后以疾归。其诗好为古体,风格清健淳朴,用力精深,有《范德机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