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琛·信天翁的诗句(共2句)

信天翁简介

信天翁是纲鹱形目信天翁科动物的统称。信天翁的体长为90-95厘米,体重为7—8千克。全身为白色;头顶枕黄色;翅肩和尾都是灰褐色;内侧翼上有白色覆羽。头部很明显,鼻孔呈管状,从上颌的基部延伸至上喙的中部,左右分开;嘴甲具有一层角质鞘,稍微宽大并且略微往下勾;脖子短,身体粗;尾巴短,但有一对狭长翅膀。

信天翁有2属14种,主要分布于南半球,少数生活在北太平洋和赤道地带。中国有黑背信天翁、黑脚信天翁和短尾信天翁3种。信天翁以、虾、鱿、浮游生物为食,也吃员抛下来的食物。在繁殖时会飞到陆地、海岛上;雌鸟每次只产一枚卵,重约400克,夫妻俩共同孵化、哺育。信天翁平均寿命达三十年。

信天翁的双脚不发达,在陆地上活动时显得十分笨拙,常被称为“笨鸥”;但有着超强的滑翔能力,也被称为“滑翔冠军”。特里斯坦信天翁、波纹信天翁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列为极度濒危物种(CR);阿姆斯特丹信天翁、北方皇家信天翁等,共7种信天翁被IUCN列为濒危物种(EN)。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韬庵、陶庵、听水、桔叟、桔隐,别署听水老人、沧趣楼主、铁石道人、听水斋主人。福建闽县人。中举后曾来台。同治七年(1868)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此后屡次出任考官。光绪八年(1882)任江西学政,翌年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后因中法战争失利,遭受牵连,被降五级,里居达廿馀年。光绪廿四年(1893)开始,掌教福州鳌峰书院,积极推动地方教育。宣统元年(1909)奉召入京,担任礼学馆总纂大臣、弼德院顾问大臣。民国元年(1912)溥仪入学,被宣召为授读,授太傅,尽忠辅育。张勋复辟,推举为议政大臣。民国廿年(1931)满州事变,随帝入满州,及建国登基,仍随侍为帝师傅。民国廿四年(1935)捐馆,年八十八。  陈氏善,为闽派诗坛领袖之一,其诗多感时怀旧之作。著有《沧趣楼文存》、《沧趣楼诗集》、《沧趣楼联语》、《沧趣楼律赋》、《南游草》、《陈文忠公奏议》等,刊有《征秋馆藏印》、《征秋馆吉金图录》〖参考(1)《福建名人词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2)赖子清《台湾诗醇》,台北:青木印刷所,1935。〗。(杨永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