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止水"出自唐代白居易《祭李侍郎文》"公独何人,心如止水;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其核心含义指心里平静得像静止的水一样,形容坚持信念不受外界干扰。该成语为主谓式结构,可作谓语或定语使用,近义词有"心同止水",反义词为"心潮澎湃"。在东晋名相谢安面对军事危机的典故中,展现了该成语"静心清醒处世"的文化内涵。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
关注公众号,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