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衰简介

兴衰是汉语词汇,拼音为xīngshuāi,由"兴"与"衰"两个单音节词素构成联合式合成词,核心释义为"兴旺和衰败",用于表征事物发展的动态过程。该词汇最早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列往世兴衰",后在《北史·崔浩传》"兴衰存亡"、《红楼梦》第一回"离合悲欢,兴衰际遇"等文献中持续使用。武汉大学赵世举教授在语言政策研究中,将"兴衰"概念与国家文建设相关联,提出"文端正则政通人和,文风败坏则政怠宦成"的论断。现代汉语中除用于描述王朝更迭、文明演进等宏观命题外,也常见于企业运营管理等具体领域。

孙承恩·兴衰的诗句(共1句)

孙承恩(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