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简介

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 (Ker Gawl.) Haw.)是仙人掌科仙人掌属草本植物,碗状,黄色、大明艳,花托倒卵形;浆果倒卵球;茎粗大肥厚,肉质多浆,茎节倒卵状椭圆形或近圆形,绿色或灰绿色,代替叶进行光作用,叶退化,或短期存在。仙人掌的花期集中在3—5,果期在6—10月。仙人掌因其形似并拢手指的手掌,且有刺,故得名。

仙人掌原产墨西哥东海岸、美国南部及东南部沿海地区、西印度群岛、百慕大群岛和南美洲北部;在加那利群岛、印度和澳大利亚东部逸生;我国于明 朝末期引种,南方沿海地区常见栽培,在广东、广西南部和海南沿海地区逸为野生。仙人掌喜温暖、干燥、阳光充足、通良好的环境,耐干旱,不耐寒,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仙人掌的繁殖方式包括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

《陆川本草》中记载,仙人掌具有行气活血、凉血止血、解毒消肿及排浓生肌的功效,主治疮痛病肿、咳嗽的病症。仙人掌茎、花、刺、毛、棱、疣都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可盆栽摆放于窗下、书房,园林中多用于岩石园、温室专类园。仙人掌的呼吸多在晚上凉爽、潮湿时进行,呼吸时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因此被称为“间氧吧”。墨西哥的国旗、国徽和货币上都有仙人掌,墨西哥的国花也是仙人掌,所以墨西哥被誉为“仙人掌之国”。

王世贞·仙人掌的诗句(共1句)

王世贞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
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