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名句导航
国学荟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全集
宋词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词牌名大全
古诗大全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辞赋骈文
文言文大全
诗句名言
古文典籍
古代诗人
古典文学
歇后语
搜索
快捷导航
搜索
首页
>
诗句名言
>
相逢
>
陈肇兴 相逢
相逢简介
相逢,汉语词汇,拼音:xiāng féng,释义:彼此遇见、会见或碰见。
作者:
全部
杜甫(15)
白居易(15)
苏轼(14)
苏辙(12)
李白(10)
方回(9)
杨万里(8)
张耒(8)
范成大(7)
吕洞宾(7)
刘禹锡(6)
高适(6)
晏几道(6)
贺铸(6)
徐铉(6)
陈著(6)
韩愈(5)
刘长卿(5)
王安石(5)
陆游(4)
张籍(4)
卢纶(4)
王沂孙(4)
贯休(4)
高启(4)
释文珦(4)
黄滔(4)
独孤及(4)
释正觉(4)
楼钥(4)
赵光义(4)
杜牧(3)
岑参(3)
元稹(3)
朱庆馀(3)
纳兰容若(3)
齐己(3)
梅尧臣(3)
皮日休(3)
何梦桂(3)
陆龟蒙(3)
仇远(3)
刘克庄(3)
项安世(3)
谢榛(3)
曾丰(3)
王恭(3)
王勃(2)
王维(2)
王昌龄(2)
贾岛(2)
李商隐(2)
卢照邻(2)
温庭筠(2)
黄庭坚(2)
张可久(2)
文天祥(2)
韦应物(2)
钱起(2)
王建(2)
权德舆(2)
卢挚(2)
周邦彦(2)
王冕(2)
姜夔(2)
张先(2)
徐渭(2)
顾敻(2)
赵蕃(2)
鲍溶(2)
张元干(2)
曹勋(2)
杨基(2)
邵宝(2)
释印肃(2)
王禹偁(2)
姚勉(2)
杨亿(2)
释法薰(2)
寒山(2)
丘逢甲(2)
欧阳景(2)
陈泰(2)
陶安(2)
成鹫(2)
李清照(1)
李贺(1)
贺知章(1)
孟郊(1)
杨慎(1)
孟浩然(1)
邵雍(1)
王翰(1)
唐寅(1)
马致远(1)
李端(1)
欧阳修(1)
常建(1)
杜审言(1)
李益(1)
许浑(1)
韦庄(1)
皇甫冉(1)
张祜(1)
顾况(1)
韩偓(1)
岳飞(1)
宋濂(1)
于谦(1)
吴文英(1)
张炎(1)
李峤(1)
罗隐(1)
袁枚(1)
施耐庵(1)
司马光(1)
文征明(1)
崔道融(1)
张蠙(1)
杨维桢(1)
王洋(1)
陈与义(1)
姚合(1)
方干(1)
张说(1)
曹松(1)
李嘉祐(1)
李涉(1)
王绩(1)
刘辰翁(1)
李梦阳(1)
苏泂(1)
周贺(1)
王穉登(1)
林景熙(1)
唐彦谦(1)
刘得仁(1)
刘言史(1)
曹唐(1)
陈造(1)
黄遵宪(1)
李东阳(1)
袁凯(1)
程嘉燧(1)
王叔承(1)
于慎行(1)
袁中道(1)
孙蕡(1)
刘炳(1)
王祎(1)
吴芾(1)
张镃(1)
晁说之(1)
释绍昙(1)
文同(1)
喻良能(1)
宋庠(1)
程公许(1)
李曾伯(1)
陈师道(1)
陈普(1)
韩元吉(1)
胡仲弓(1)
袁说友(1)
郑刚中(1)
苏颂(1)
孙应时(1)
陆文圭(1)
戴表元(1)
李复(1)
廖行之(1)
杨公远(1)
黄庚(1)
释智圆(1)
章甫(1)
陈文蔚(1)
邓肃(1)
汪莘(1)
刘学箕(1)
鲁迅(1)
姚燮(1)
萨都剌(1)
花蕊夫人(1)
姚鼐(1)
赵执信(1)
瞿佑(1)
陈恭尹(1)
赵以夫(1)
赵孟坚(1)
杨志坚(1)
王氏妇(1)
叶清臣(1)
张伯端(1)
詹玉(1)
许有壬(1)
袁华(1)
王灼(1)
王恽(1)
孔尚任(1)
王处一(1)
张埴(1)
张登(1)
周濆(1)
赵希逢(1)
周恩来(1)
赵师秀(1)
余靖(1)
王铚(1)
俞桂(1)
陈起(1)
许月卿(1)
清江(1)
宗臣(1)
王士骐(1)
陈献章(1)
卢龙云(1)
刘敞(1)
郑潜(1)
郭忠恕(1)
释坚璧(1)
乐备(1)
释普岩(1)
李龙高(1)
释咸杰(1)
孙介(1)
卢柟(1)
周砥(1)
李裕(1)
董纪(1)
赵必象(1)
郭奎(1)
韩邦靖(1)
黄姬水(1)
李时行(1)
王绂(1)
吴梦旸(1)
张宁(1)
林占梅(1)
刘海蟾(1)
陈宜甫(1)
王弘诲(1)
仲春龙(1)
江源(1)
何吾驺(1)
李义壮(1)
李孙宸(1)
牛焘(1)
沈鍊(1)
陈维裕(1)
陈建(1)
王再咸(1)
曹义(1)
彭孙贻(1)
李希圣(1)
金科豫(1)
金应澍(1)
孙元衡(1)
陈肇兴(1)
黄人(1)
刘大櫆(1)
吴沛霖(1)
陈永正(1)
张月宇(1)
陈肇兴·相逢的诗句(共1句)
1.
不然我笠彼乘车,他日相逢岂其是。
——
陈肇兴
《
苏学士南海笠屐图
》
陈肇兴简介
陈肇兴(1831~?),字伯康,号陶村。台湾府彰化县治(今彰化市)人。咸丰三年(1853)入庠邑,补廪膳生。从鹿港拔贡廖春波
读书
于彰化白沙书院,
学习
四始六义及唐宋明清
诗
,表现极为突出。和蔡德芳、曾惟精、廖景瀛合称「白沙书院四杰」。咸丰九年(1859)中举,曾建古香楼作为书房及居处,以读书歌咏自娱。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起事,陈肇兴拒绝戴氏之拉拢,遂遁入武西堡(今南投县集集)之牛牯岭
山中
。是年七
月
谋刺戴氏不成,几度濒于险境。闰八月避入集集
山中
,虽身在军旅,
夜
晚得閒时,往往秉烛赋诗,追悼阵亡战士,详录戴案经过,题为《咄咄吟》,乃台湾重要的历史文献。同治三年(1864)事平,陈肇兴返回乡里,设帐授学,门生有杨馨兰、杨春华、吴德功、许尚贤等,多为俊才之士。著有《陶村诗稿》六卷,并《咄咄吟》二卷合刊。 陈肇兴的《陶村诗稿》写至戴案结束止,由此作可见清代中叶崛起的台湾士子,思想取向与价值判断。不仅有个人心灵世界及理想抱负的抒写,诗作的关怀重心亦往往与生民百姓密切相关。在形式上,陈氏习惯以长篇歌行来抒怀、言志,诗作
风
格雄健豪迈。门人吴德功在《陶村诗稿》序文中谓,肇兴之诗胎息于
杜甫
,可视为清中叶台湾文坛之「诗史」。《陶村诗稿》最早由门人林宗衡等校刊,光绪四年(1878)夏季初刻,乙未之役,版毁于兵燹。后彰化人杨珠浦在大正元年(1912)得抄本于书肆,遂于昭和二年(1937)重刊。民国五十一年(1962)台湾文献丛刊本据杨抄本排印;1971年郑喜夫以连横所藏原刊本为底本〖编者按:据连横《台湾诗荟》创刊号〈遗集待刊预告〉
云
:「彰化陈伯康孝廉著有《陶村诗稿》八卷,版久毁失,印本亦亡。全台仅存二部,一在余处,一为
云
林黄君丕承所藏。」〗,另以杨氏本、文丛本合校,是为郑校本。1992年龙文出版社据杨珠浦本重印,而将郑氏校本标注于眉批以供参考,编为「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集第四册。以下作品以杨珠浦版本(以下简称「杨本」)为底本,郑校本(以下简称「郑本」、「郑注」)为辅,进行编校。(施懿琳撰)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
诗句名言分类
春天
重阳节
老师
菊花
离别
夏天
思念
荷花
太阳
秋天
相思
月亮
爱情
友情
讽刺
冬天
雪
唯美
端午节
七夕
中秋节
长江
马
花
泰山
草原
爱国
时间
梅花
黄河
读书
秋雨
西湖
思乡
星星
战争
春草
钱塘江大潮
黄山
雨
励志
春雨
茶
母爱
酒
庐山
春节
学习
桂林山水
亲情
山
立秋
美女
竹子
哲理
大海
伤感
冬至
送别
瀑布
元宵节
桂花
长城
桃花
白帝城
夕阳
黄鹤楼
清明节
写景
春风
松树
三峡
兰花
寒食
洞庭湖
美男子
船
立春
白露
雪花
秋月
春花
杏花
立冬
寒露
大雪
沙漠
柳絮
梨花
秋分
霜降
小雪
粽子
枫叶
抒情
春分
牡丹
处暑
流水
多情
春盘
山水
云
鸟
父亲
鹦鹉
父母
蜜蜂
大雁
秋风
雄心壮志
人生
惊蛰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秋千
芦花
英雄
梅雨
油菜花
家书
游子
金钱
为人处世
斗鸡
苦菜
花萼楼
黄瓜
春菜
生菜
竹笋
韭菜
相逢
功名
食物
故乡
知音
虚名
故人
浮云
悼亡
红叶
自由
下棋
落叶
西风
东风
南风
北风
向日葵
梧桐
琵琶
生活
佳人
名利
长安
风雨
富贵
落魄
心胸
青山
往事
风流
流年
野草
朝露
黄昏
日落
贫贱
清风
离愁
恩怨
南国
打雷
白发
苍生
美人
羲和
晚霞
嫦娥
兔子
辛苦
高楼
登高
鸳鸯
春日
暮春
将军
荆门
巫峡
日暮
深山
围棋
倾国倾城
蓬莱
文章
慈母
关注公众号,发送消息查询诗词
精选诗词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