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简介

无心,汉语词语,拼音为wú xīn,核心含义为缺乏主观意愿或行为非故意。其基本义项可分为两类:一是指无心情或无意为之,如「无心恋战」;二指言行并非存心,如「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该词内涵涵盖心理状态的缺失与行为动机的非刻意性,既可描述情绪层面的淡漠(如「无心工作」),也可指无意识的言行结果(如「无心得书」)。语义延伸见于古籍《增广贤文》「无心插柳成荫」,呈现刻意与无意的反差哲理,《世说新语》《儒林外史》等文献佐证其「非故意」义项的历史延续性。

陈傅良·无心的诗句(共1句)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陈傅良是南宋永嘉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继承薛季宣的事功之学、启后叶适之集大成者,与朱熹的道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而立,是永嘉学派承上启下的学术巨擘。他为学主“经世致用”,反对性理空谈,与同时期的学者陈亮近似,世称“二陈”。傅良治学严谨,上溯三代、秦汉,一事一物,必致其极。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建院篇》、《历代兵制》、《毛解诂》、《八面锋》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