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偁·文昌的诗句(共1句)

文昌简介

文昌星,文昌本星名,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星座名。共六星,在斗魁之前,形成半形状。或特指文昌宫六星的第四星,即大熊星座中的f星。亦可指星神文昌帝君。其成为民间和道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与梓潼神张亚子有关。

文昌星,是文运的象征,原本是星宫名称,不是一颗星,共六星组成形如半月,位于北斗魁星前,因其与北斗魁星同为主宰科甲文运的大吉星,所以同文曲星混为一体于同魁而分不清。实际上,是不同星座的两码事,文曲星是北斗魁星中的其中一颗星,而文昌星则是六颗星的总称。但文昌星与北斗魁星太异曲同工而同称为文昌斗魁。同时,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方奎星,也因主宰科甲文运而称文昌奎星。中国易卦风水与命理中有文昌星,同是主管文运又注吉祥的贵人星。道教也将其尊为主宰功名禄位之星君,称文星,是读书文人求功名所尊奉的文圣星。总的来说,文昌星在水与命理上是文才与贵人星,而在科甲文运中是司礼文武爵禄科举之本,与北斗魁星和西宿魁星同堂通用。

文昌星是中国道教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天上星官的名字,民间认为它是专门管理人间读书和文上功名。

王禹偁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