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简介

太空(英语:Space),汉语字典解释是极高的天空。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位于瑞士日内瓦的国际航空联合会定义了大气层与太空的界线:以离地球海平面100千米(约62英里)的高度为分界线,称为卡门线。卡门线以美国科学家西奥多·冯·卡门的名字命名。

地球物理学家将大气空间(或称为空气空间)分为5层。对流层,海平面至10千米。对流层有浓密的空气,称为浓密大气层。浓密大气层随高度增加,空气越来越稀薄。平流层,10-40千米之间。中间层,40~80千米。80-370千米为热层,属于电离层的下部。外大气层,370千米以上的空间,属于电离层的上部。从地球表面到100千米的高度,随高度增加,空气越来越少。地球上空的大气约有75%存在于对流层内,97%在平流层以下。平流层的外缘是航空器依靠空气支持而飞行的最高限度。某些高空火箭可进入中间层。人造卫星的最低轨道在热成层内,其空气密度为地球表面的1%。在外太空1.6万千米高度空气继续存在,甚至在10万千米高度仍有空气粒子。因此,空气空间与外层空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科学和技术小组委员会指出,当前还不可能提出确切和持久的科学标准来划分外层空间和空气空间的界限。近些年来,趋向于以人造卫星离开地面的最低高度(100~110千米)为外层空间的最低极限界限。

元稹·太空的诗句(共1句)

元稹的诗词曲代表作

元稹(779年-831年),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人。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年)为监察御史。长庆元年(821年)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出任御史大夫、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年)为尚书左丞。

元稹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