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简介

霜降(Frost's Descent)又名严霜、霜刀、霜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霜降在每年公历1023日至24日之间的一天到来。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温差大。就中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上古时代以“斗柄指向”划分节气,当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戌位(西北方),为霜降节气。汉至明末,以“平气法”(时间平均法)划分节气,用圭表测日影确定冬至日,以冬至为起始,每个节气间隔时间约15天,霜降约在冬至后300天。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古人曾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霜降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华北地区大白菜即将收获,要加强后期管理。在南方,却是“三秋”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摘棉,拔除棉秸等。人们非常重视霜降,各地有祛凶、扫墓、赏菊、登高远眺等俗。同时,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有吃红柿子、“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等食俗。此外,在霜降时,需注意防秋燥、防秋郁、防寒等。2024年10月23日6时15分,迎来霜降。

徐贲·霜降的诗句(共1句)

徐贲的诗词曲代表作

徐贲(1335-1380年),字幼文,南直隶毗陵(今江苏常州市)人。后迁平江(今江苏苏州)城北,自号北郭生,元末明初画家人。吴中四杰之一,明初十才子之一。
张士诚抗元,招为僚属。张士诚死后,俆贲与张羽避居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洪武七年(1374),被荐入朝,洪武九年(1376)春,奉使晋、冀,授给事中。历任御史、刑部主事、广西参议,官至河南左布政使。洪武十一年(1378),大军征讨洮岷,以军队过境,犒劳失时,下狱。洪武十三年(1380),以“犒师不周”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