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名简介

"声名"是汉语词汇中表示个体或群体在社会中所获评价的核心词语,其核心释义为"声望名誉"。该词最早见于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中"三仙姑的声名不好"的表述,其繁体写法"聲名"保留了文字演变的历史痕迹。作为书面语特征显著的词汇,"声名"常与"显赫""狼藉""远扬"等形容词形成固定搭配,在《小二黑结婚》《礼记》《儒林外史》等历代文献中均有应用实例。该词的近义表述包含"申明""名声"等,但在语体色彩和搭配对象上存在细微差异。

刘宰·声名的诗句(共1句)

刘宰的诗词曲代表作

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绍熙元年(1190)举进士。历任州县,有能声。寻告归。理宗立,以为籍田令。迁太常丞,知宁国府,皆辞不就。端平间,时相收召誉望略尽,不能举者仅宰与崔与之二人。隐居三十年,于书无所不读。既卒,朝廷嘉其节,谥文清。宰为文淳古质直,著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四库总目》又作有语录,并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