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苍"为汉语常用词汇,拼音写作shàng cāng,注音符号为ㄕㄤˋㄘㄤ,其核心含义指代苍天或人格化的老天爷。该词在汉语典籍中广泛应用,如唐代吕岩《敲爻歌》中"名遂功成达上苍"描绘修道者至天界之境,杜甫《入衡州》"高烟燋上苍"则借景抒怀。外文翻译中既承载宗教内涵(英语Heaven、德语Gott),也保留自然天象指代(德语Himmel im alten China)。近义词网络包含"彼苍""苍天""青天"等,形成完整语义体系。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
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
关注公众号,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