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献章·三昧的诗句(共1句)

三昧简介

三昧(sānmèi) 一词,来源于梵语samadhi的音译,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教内外对此词皆有不同的论述和解释。 其有一般和特殊两层含义:它可以指通常的集中思虑的能力,或者指修习所得的,发展了的集中力。从而,它也就变成了可以使禅定者进入更高境界并完全改变生命状态的神秘力量。

“三昧”是个总括的概念,细分成为: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其中,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一共有二十五种定论,交换修炼。最终是为了得到“无生法忍”至“涅槃”的结果。

陈献章,(1428—1500)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教解》、《白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