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关简介

秦关是中国古代关中地区的重要军事要塞,位于今陕西省洛川县秦关乡境内。该关隘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设立的桃林塞(后称函谷关),因地扼崤函古道咽喉,形成"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的险要地形。

作为秦代边关防御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秦关凭借其关城、墩台、壕沟等军事设施构建纵深防御网络,成为守卫咸阳门户的重要屏障。关中"河四塞"的战略格局中,秦关与潼关、武关等共同构成"百二秦关"防御体系,在楚汉相争、安史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关键作用。现遗存有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夯土城墙、烽燧遗址及兵器窖藏,见证了古代军事工程技术的发展。

韩愈·秦关的诗句(共2句)

韩愈的诗词曲代表作
韩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省邓州市,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学上,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韩愈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是一个语言巨匠。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