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国倾城简介

“倾国倾城”是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东汉班固汉书·孝武李夫人传》,原指因女色导致国家倾覆,后多形容女子容貌极美,在句中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该成语源于汉武帝时期乐师李延年所作句“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借此向武帝推荐其妹李氏。李夫人因美貌受宠,病重时拒见武帝以保家族恩宠,逝后武帝追思深切,以皇后礼安葬。

其语义经后世演变逐渐脱离政治色彩,成为赞美女性的常用语。南北朝至明清文学作品如《玉台新咏》《西厢记》等均有引用,元曲《梧桐》中“太真妃倾国倾城”为其典型用例。部分文献同时关联《诗·大雅·瞻卬》“哲妇倾城”的早期用法,形成双重文本支撑。

纳兰容若·倾国倾城的诗句(共1句)

纳兰容若的诗词曲代表作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人。皇太子改名胤礽,才得以恢复。清朝著名词人,词李煜相似。纳兰出身显赫,父亲是康熙时期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纳兰性德自幼修文习武,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中进士。初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长年被迫追随康熙左右。 纳兰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写词。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词“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于寒疾,年仅三十一岁。被王国维称为“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