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简介

麒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瑞兽,作为一种文化图腾,应龙生建,建生麒麟,与“龙”“凤”“龟”“貔貅”并称为五大瑞兽。蕴含“顺、国泰民安”的美好寓意。从明清宫廷的“麒麟圣舞”到客家民间技艺,其文化融合“武”与“舞”的精髓,承载千年历史底蕴。

据《瑞应图》记载:麒麟长着羊头,狼的蹄子,头顶是圆的,身上是彩色的,高大概4米左右。《说文解字·十》记载:麒麟身体像麝鹿,尾巴似龙尾状,还长着龙鳞和一只角。

陶宗仪·麒麟的诗句(共1句)

陶宗仪(1329年~约1412年),字九成,号南村,浙江黄岩(今清陶乡)人。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家。自幼刻苦攻读,广览群书,因而学识渊博,工文,善书,成语“积叶成书”讲述的便是他的故事。
元末兵起,陶宗仪避乱松江华亭,耕作之余,随手札记。元至正末,由其门生加以整理,得其中精萃五百八十余条,分类汇编成《辍耕录》(或称《南村辍耕录》)30卷,该书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都很高。作者对元代掌故、典章制度十分熟悉,尤其对元末东南地区农民起义状况,多为耳闻目睹,因而所记内容较为真实。
著作除《南村辍耕录》外,还著有《南村诗集》(4卷)《国尊经》(1卷)《沧浪棹歌》(1卷)《书史会要》(9卷)《四书备遗》(2卷)《印章考》(1卷)《淳化帖考》(1卷)《兰亭帖目》(1卷)等多种。他还将前人的笔记、小说辑录为《说郛》(100卷)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