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影简介

"弄影"为汉语传统词汇,本义指物体移动时带动影子摇晃或移动的动态现象。该词最早见于南朝宋鲍照《舞鹤赋》"迭霜毛而弄影",后成为古典诗词常用意象,尤以宋代张先"弄影"最具代表性。作为构词语素,"弄影"参与构成"弄影团"等成语,在《牡丹亭》等文学作品中形成特定表达范式。其核心语义聚焦于光影互动关系,既体现自然景物动态美感,又蕴含人对瞬间意象的捕捉能力。

陈三立·弄影的诗句(共1句)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