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衣简介

罗衣是以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物,拼音为luó yī,出自汉代边让《章华赋》。其名常见于历代文,如曹植美女篇》“罗衣何飘飘”、杜甫《黄草》诗等作品均有提及。宋代福州黄昇墓出土的紫褐色罗印金彩绘边单衣为典型实物,采用二经绞素罗制成,襟缘配以印金填彩及彩绘工艺。

罗织物采用绞经组织,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已出现,仰韶遗址出土的绛色罗织物为现存最早的桑丝绞经织物。唐代盛行越罗与单丝罗,宋代随丝绸生产南移进入鼎盛期。明清时期吴罗等品种成为贵族用品,《红楼梦》“软烟罗”即属此类。现代杭罗采用水织法,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吴罗织造技艺2016年列入省级非遗名录。

纳兰容若·罗衣的诗句(共1句)

纳兰容若的诗词曲代表作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人。皇太子改名胤礽,才得以恢复。清朝著名词人,词李煜相似。纳兰出身显赫,父亲是康熙时期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纳兰性德自幼修文习武,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中进士。初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长年被迫追随康熙左右。 纳兰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写词。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词“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于寒疾,年仅三十一岁。被王国维称为“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