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裙简介

"罗裙"是汉语词汇,拼音为luó qún,指用丝罗织物制成的裙子,多用于指代女性衣裙。该词与"罗裳"互为同义,均属古代服饰类词汇。文献记载中,"罗裙"常与"襦""衫"等衣物搭配,出现在《隋书》《宋史》等典籍的服饰制度描述中。唐代诗词亦多见"罗裙"意象,如"白罗裙"等表述,成为女性服饰文化的典型符号。作为丝织品的一种,罗裙还包含砑罗裙等细分类型,体现古代织物工艺特征。

高启·罗裙的诗句(共1句)

高启的诗词曲代表作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人,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