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苏,为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绒等扎成、如禾穗状的饰物,也叫旒,缨,穗子,常系在服装或器物上。常见挂于帐中窗帘四角或玉佩扇子手柄。有道是“道家崇紫色,释门尚姜黄,才子香红佳人绿“,流苏,随风飘摇荡漾,传递着古雅于婉约的韵味。现代常用于舞台服装的裙边下摆等处。
唐代妇女流行的头饰步摇,是其中一种。还有冕旒,帝王头上的流苏,以珍珠串成,按等级划分,数量有所不同。
王穉登(1535—1612年),字伯谷,号松坛道士,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后期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王穉登少有才名,长益骏发,名满吴会。嘉靖年间,两度游学京师,客大学士袁炜家。万历二十二年,与陆弼,魏学礼等召修国史。万历四十年(1612年)卒,年七十七。著有《吴社编》、《弈史》、《吴郡丹青志》。擅长书法,善书法,行、草、篆、隶皆精,名作《黄浦夜泊》存世。
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
关注公众号,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