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寥简介

“寥寥”是现代汉语形容词,读作liáo liáo,核心语义与“稀少”相关,可形容事物稀缺、心境孤寂、空间广阔或声音清越。

该词内涵包含五类:一表空虚状态(如《吕氏春秋》“九窍寥寥”),二指孤独心境(如宋之问“寥寥倦幽独”),三述数量稀少(如赵翼“寥寥一犬”),四喻空间辽阔(如曹操“寥寥高堂”),五状劲声韵(如司空图“寥寥长”)。语义覆盖物量、情感、空间及声韵维度。

其演变始于先秦,初见于《吕氏春秋》描述生理虚空,汉代注疏延续此义。唐宋时期拓展至孤寂、稀少(如刘长卿),明清文学中兼具空旷与声韵意象(如《文明小史》用例)。历代文士江淹曾巩等均运用该词,使其成为汉语表意稀微的经典词汇。

左思·寥寥的诗句(共1句)

左思的诗词曲代表作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