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狂澜的诗句(共1句)

狂澜简介

狂澜(kuáng lán)是现代汉语中表示巨大而汹涌波浪的常用词语,其本义特指自然界的剧烈水势变化,如"果是狂澜,无舟可渡"的典籍描写。随着语义演变,该词逐渐扩展为对社会现象的描述,用以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猛烈的潮流或剧烈的社会变动。

作为典型的多义项汉语词汇,"狂澜"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作情感隐喻,如"心底里也有感情的狂澜"便生动展现了其在心理描写中的修辞功能。成语"力挽狂澜"是该词语最具代表性的应用形式,专门形容在危急时刻挽回局面的行为。

李渔的诗词曲代表作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汉族,浙江省兰溪市夏李村人,生于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 自幼聪颖,素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曾家设戏班,至各地演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演出经验,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戏剧理论体系,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是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一生著述丰富,著有《笠翁十种曲》(含《筝误》)《无声戏》(又名《连城璧》)《十二楼》《闲情偶寄》《笠翁一家言》等五百多万字。还批阅《三国志》,改定《金瓶梅》,倡编《芥子园谱》等,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艺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