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汉语词语,拼音为jǐn sè,指漆有织锦纹的瑟,该释义源自杜甫《曲江对雨》诗及仇兆鳌注引《周礼乐器图》。
李商隐所作《锦瑟》为该词文学化用的典型代表,该诗创作于唐宣宗大中末年,为其绝笔之作。元明清文学作品如无名氏《霞笺记》等亦使用该词指代乐器或隐喻时光。
杜甫诗句中已出现佳人奏瑟场景描写,仇兆鳌注详述其‘绘文如锦’的装饰特征。宋元以后该称谓在诗词中延续使用。
葛立方(?~1164), 南宋诗论家、词人。字常之,自号懒真子。丹阳(今属江苏)人,后定居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其父葛胜仲也是填词名家,父子齐名于世。葛立方于绍兴八年(1138)举进士。曾任正字、校书郎及考功员外郎等职。后因忤秦桧而得罪,罢吏部侍郎,出知袁州、宣州。二十六年归休于吴兴汛金溪上。隆兴二年卒。宋史》附《葛宫传》。事迹另见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清人缪荃孙撰有《葛立方传》刊于《归愚集》卷末。
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
关注公众号,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