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江汉的诗句(共1句)

江汉简介

江汉地区,属汉地之一,广义上大致为江汉平原一带。江汉平原位于长江中游,湖北省的中南部,西起宜昌枝江,东迄武汉,北自荆门钟祥,南与洞庭湖平原相连,面积约4.6万平方公里。除武汉外,还包括荆州市荆州区、沙市区、江陵县、公安县、监利市、石首市、洪湖市、滋市,荆门市东宝区、掇刀区、钟祥市、京市及仙桃、潜江、天门、汉川。 

狭义通常指湖北省江汉平原中部的3个直管市: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简称天潜沔)。这里是中国最特殊的行政单位之一,这3个城市级别均为县级市,一般意义上还可认为是"副地级市"(即比县级高半格,比地级低半格)。它们共同位于汉江下游、武汉城市圈西翼,同属湖北省政府直辖,更是中国最早设立的3个直管市。

高适的诗词曲代表作
高适(700年—765年),汉族。字达夫、仲武,景县(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睢阳(今河南商丘)。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并以建功立业自期。20岁西游长安(今陕西西安),功名未就而返。开元20年去蓟北,体验了边塞生活。后漫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天宝三载,与李白杜甫岑参同游梁园(今河南商丘),结下亲密友谊,成为文坛佳话。天宝八载(749年),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50岁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安史之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渤县侯终散常侍,世称“高常侍”。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5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和称“边塞四诗人”。